第11版:副刊作品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9月7日 星期

最温暖的回忆


□王 剑

1978年的那个秋天,我七岁。就像春天来了路边的青草要发芽,夏天来了南瓜要开淡黄色的花一样,我七岁了自然要到村里的小学念书了。

学校的校舍是三孔窑洞,几块凹凸不平的长木板架在土柱子上,便是课桌,凳子是五花八门的矮凳或树墩。总共4个年级,却只有两位任课老师,只能复合上课。

梳着小背头的杜老师,教我们语文和算术。杜老师是民办教师,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在教学上却有绝招儿。他能用“土”而实用的办法,教我们做数学加减运算。比如,他把题目当中的数字,编排成谁谁家的猪羊、兔子、鸡蛋、玉米棒、西红柿、桃子之类的东西,让我们一边做题,一边也能从精神上吃掉一些瓜果和肉食。杜老师喜欢提问学生在黑板上演算,谁算得又快又准,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粉笔奖给谁。你别笑,在我们山区,一支粉笔可是难得的珍品呢!这种奖励似乎很有效,我们总是抢着上去演算,有时慌得把鞋子都跑掉了。

最有趣的,当然还是语文课本。每一个字母或汉字的旁边都配有插图,跟连环画一样,我一下子入了迷。我没见过天安门,没去过首都北京,但并不妨碍她在我心中神圣而庄严的地位;我不知道“人行横道线”,也不清楚“过马路时为什么要左右看”,但我记住了“跑和玩很危险”的话;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奔向2000年”,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一个远大目标。

当老师讲到“谷子、小麦、玉米、棉花,今年又是丰收年”的时候,我们放秋假了。秋假是专门为农村学生放的一个假,所有人无条件地回家,帮助大人收秋。现在想来,这是多么人性化的一个假期啊!我仍清楚地记得,我坐在场院里高高的谷堆上,望着静静的夜空,默诵着课本里那篇优美的儿童诗《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坐在船上往下看,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秋假过后,我们学习课文《乌鸦喝水》。村庄里的鸟很多,有布谷,有燕子,有麻雀。村民们都喜欢喜鹊,却不喜欢乌鸦,认为它黑不溜秋的,是一种不吉利的鸟。没想到课文里的乌鸦竟然还这么聪明,我感到很新奇。

讲着讲着,冬天就来了。西北风撕开窑洞门窗上的报纸,一阵阵地灌进来,教室里显得格外寒冷。我们虽然都穿了棉衣棉裤,但贴身并没有穿秋衣,涮得很。尤其是脚,冻得跟猫咬似的。

下课铃一响,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教室外面的土墙下,站成一排,做一种取暖的游戏。咬牙,弓腿,喊号子,大家憋足了劲儿,一齐向中间挤。那些力气小的,往往会被挤出去,但挤出去的人并不沮丧,又会到两边排起队来,继续往中间挤。一来二去,身体就暖和起来,甚至冒出汗来。这种游戏,我们叫“挤油”,天天要做的。

看到我们气喘吁吁地回到教室,杜老师宽厚地笑笑,并不批评。他打开课本,继续讲《小猫钓鱼》,或者《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简陋的校园里,我的生活单纯而充实。这些年来,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温暖所在,因为那里住着我和蔼可亲的杜老师,还有我天然成长的自由和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