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接了1573单,累计缴纳3696元的保障费,却只有1万元赔偿。近日,某网约车平台代驾司机王灿在湖南发生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后,家属发现,该平台此前承诺的最高120万元的意外身故保险,缩水成了1万元。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的网约工人数约为7000万。(《工人日报》)
代驾司机王灿的遭遇并非个案。随着这一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劳动纠纷也越来越多。目前,数千万网约工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一旦出现工伤意外,相关保障几乎处于裸奔状态。一方面,网约工跟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缺乏操作指引;另一方面,平台为了规避自己的法律风险,有意识地不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把风险转嫁给网约工自己。
如何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消除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成为网约工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的关键。2010年,修订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将适用对象扩大到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律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已呈现出社会化趋势。如今,应考虑如何将网约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避免更多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