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

规范家校群 功夫在“群”外


□陈广江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日前出台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管理规定,要求休息时间不要发信息,作业和成绩排名等不要发,未经许可的活动信息不要发,与工作无关的信息不要发。(详见本报昨日14版)

家校群的主动权和主导权,掌握在学校和老师手中。当地教育部门主动要求学校和老师在规范家校交流群上承担主体责任、发挥引导作用,无疑值得肯定。

但上述规定也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交流群的异化实际上是家校关系异化的缩影,背后是家长对教育的深深焦虑。若不能化解家长焦虑,仅从老师方面做出禁止性规定,效果不容乐观。比如作业等信息,若不在群里发布,老师可能需逐一回复家长,岂不更累?该规定还严禁教师乱建群,教师不得加入家长交流群——若家长群中无老师,岂不更乱?

当前,家校关系最大问题是权责不明、角色不明,家庭教育几乎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且不说让家长批改作业是各地普遍做法,不少老师还把家长当成“编外老师”,班级大小事务都让家长参与,虽是“自愿”,但家长敢怒不敢言,否则动辄被扣上“不配合老师”、“当甩手掌柜”甚至“不配当妈、爸”的帽子。特别在戏精家长的带动下,老师成了“一言九鼎”的权威。

规范家校交流群,功夫在“群”外,即构建良性家校共育关系,尽量厘清学校和家庭的权责和角色,使双方各尽其责,学校努力提供更多均等化优质教育资源,家庭努力提供良好成长环境。但现实中,有些老师搞不清家校双方的权责,非但不努力化解家长焦虑,反而有意无意利用这种焦虑,比如若家长“表现积极”,其孩子会受到老师优待;若有家长挑战老师权威者,轻则批评,重者踢群。就像江西吉安这名家长,因未批改孩子作业被老师狂怼:“昨晚赚了几百万?你这样将来你的孩子和你一样可悲!”

家校交流群是社会一面镜子,“江湖”虽小,但纠纷错综复杂,只要家长的焦虑无法化解,老师摆不正自己的角色,一纸文件难以平息群内风波。其实,多数时候,老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家长发言、维护群内秩序,而不是少发言、不发言。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