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

祖孙三代军营情


□苏自成

我的老家在郾城区裴城村东头,一处原来三面环水的农家院。这里走出我的叔叔苏进,我和儿子苏红军三代军人。叔叔苏进为开国将军,先是在国民党部队,后参加红军,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我在新中国成立后入伍,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儿子苏红军改革开放后从学校走进军营。三代军人经历过不同的岁月,分别见证了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修缮老宅院

2005年春季,我已经退休,老家的院子因为长久无人居住成了危房。一天,我把儿女们召集到一起说想修缮老宅,大家一致赞成。我们从西山买来石料,聘请襄城县红石店村李代红师傅带领的工程队,沿祖居老宅北、东、南三面临水地带,筑起63.8米长、16层高的条石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垒起总长度达81米的红砖院墙。院墙建起后,又聘请裴城村芮汉正师傅带领的工程队,将土墙老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在老门楼前又盖座新门楼,对原门楼和老屋加以保护。

老红军、军内著名书法家,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得知消息后,亲笔为老屋书写“苏进故居”四个大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漯河市人民政府将苏进故居定为漯河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苏进故居主房门对着的墙壁正中央,挂着毛主席和苏进将军亲切握手的巨幅照片。左右两侧套间的墙壁上,分别挂着苏进与家人的合影,战争年代苏进在战场上与高级军事指挥人员的合影,苏进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民族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等照片。主房两侧套间内和厢房里,摆放着苏进及家人使用过的桌、凳、床铺等。即使如此,因为场地限制,苏进生前遗物中,展出者也不及十分之一。

漯河市委组织部机关党总支第三支部,郾城区委组织部,裴城镇党委,裴城村党支部,分别在苏进故居进行多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裴城村小学及裴城村周边学校,师生们多次到苏进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各界尤其广大青年,到苏进故居参观后,纷纷表示继承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增强国防意识,在祖国需要时,争当合格军人。

有朋远方来

进入新世纪,经中央军委批准,苏进将军被选入《中共党史人物传》之高级将领传。2006年6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派项波逸女士和朱军同志,到郾城区史志档案局查阅苏进将军相关历史档案,搜集有关资料,但郾城区史志档案局并没有多少苏进将军的相关历史档案。项波逸女士和朱军同志打听到我的住处,便上门找我。我陪两位客人到苏进故居参观,又邀请本村和苏进生前有过交往的老人座谈回忆苏进投笔从戎之前的家境和生活、劳动、学习的情况。客人临别时,与我在苏进故居大门口合影留念,我也把郾城区政协文史资料第6期,登载我写的有关苏进将军的一篇文章,交给项波逸女士。

2013年8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第21卷上,收录了项波逸女士撰写的《苏进传》。

此前,西柏坡纪念馆的赵福山同志,于1998年9月致函郾城区史志档案局,请求函告“苏进同志的生卒时间、出生地、生平”。郾城区史志档案局将此函转交给我后,我按来函要求事项,及时向赵福山同志复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西柏坡纪念馆的工作。

做个拓荒者

1945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在建立与扩大东北解放区时,开始接收日伪铁路管理机构。他们先后在东满、西满、南满地区及中长铁路等铁路上,组织了武装护路部队,并于1946年6月,正式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同年12月改称护路军司令部,苏进任司令员,总部设在哈尔滨。从此,护路军担负着东北地区约5000公里铁路沿线的护路、剿匪、反特、抢修任务。为辽沈战役胜利,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尊定人才、技术、装备物质基础。

1961年,我从漯河应征到铁道兵(铁道兵对前身即护路军)服役。在毛泽东主席的故乡,修娄(底)邵(阳)铁路。1965年7月,我部奉命抗美援越,到越南北方莱州省封土县修筑至我国云南省老街的10号战备公路。

复员回到原籍参加工作后,我偶然看原护路军司令员苏进写的《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的历史贡献》,以及和郭维城、徐斌等5人合写的《金戈铁马任驰骋》这两篇回忆文章。心想,我和护路军前辈,在不同的历史时段的战争环境中,为了人民的利益,都舍身忘死地修过路。“路”,缩短了我和护路军前辈的时空距离,也为我提供了创作的资源,触发了创作灵感,截至目前,我军描写军事编制序列的各类作品涉及有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志愿军、西路军、远征军等,唯独护路军这个题材是未开垦的处女地。

我愿做个拓荒者。下定了决心,我远赴北京采访原护路军司令员苏进的警卫员吴松亭老人;写信、打电话向住在杭州原《护路报》的编辑吴大中老人求教。在儿女的陪伴下,我又到东北大地。沿着护路军前辈们走过的路,寻觅他们创下的伟业遗迹。我看到当年由宽轨改准轨的铁路;触摸到现今岿然屹立的陶赖昭铁路松花江大桥;和当地群众座谈护路军施工情况;到哈尔滨市南岗区,参观护路军司令苏进与苏联茹拉伏廖夫少将工作过对地方……又查阅了解放战争初期敌我双方军事史料。

历经数年,无数个暗夜黎明,电影文学脚本《护路军》终于在我这个从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教育和训练的老军人手下诞生。

写作不是我的强项,但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这是我的使命。正如对苏进故居的修缮和维护,那不仅仅是对一处农家院的亲情挂念,更多的是三代军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感念和担当。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