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纺织路纺织厂家属院,69岁的胡建成和70岁的荆岭苗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他们结婚46年,年轻时相互包容,相互支持,退休后相依相守,一起维持家庭的和谐。10月27日,记者采访了这对夫妻,倾听他们的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胡建成和荆岭苗。
1
兴趣广泛 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采访当天,荆岭苗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岁多的爱犬趴在一边,丈夫胡建成出门锻炼身体。荆岭苗今年70岁,她身体硬朗,每天都要去跳广场舞、打腰鼓,同时也很喜欢唱戏。年轻的时候,荆岭苗就很喜欢唱戏、唱歌,每天吃饭前,都要唱上一段。“我当时听得最多的,唱得最多的就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直到现在,平日没事的时候,荆岭苗也会在家里哼唱上几段,“我唱得不好,更喜欢听。”荆岭苗说。
十几年前,广场舞逐渐兴起,荆岭苗在朋友们的带领下,对广场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天都要跳上一两个小时,这个爱好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六年前,纺织路社居委为居民们提供了腰鼓,喜欢的居民可以加入腰鼓队,荆岭苗听说以后,十分感兴趣,就加入了腰鼓队,从零开始学习,经过努力,她从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各种技巧,对腰鼓的喜爱日益加深。
正聊着,丈夫胡建成从外面回家,他高高的个子,言语亲切,刚刚在外和朋友们进行了乒乓球比赛。胡建成今年69岁,平日最喜欢打乒乓球和吹笛子,每天,他都会把时间一分为三,上午和朋友们打乒乓球,下午到附近河堤吹笛子,晚上带着爱犬散步。胡建成告诉记者,乒乓球和笛子,他从小就会一些,八年前他从原单位退休,有了更多的时间,就将这些爱好重新捡了起来,成为退休生活的主要活动项目。
2
互相包容 成为彼此的坚强后盾
1972年,胡建成和荆岭苗经过亲戚的介绍相识,不久后结婚,当时胡建成还在部队当兵,认识后,两人开始互通书信,在书信上写一些生活琐事和感悟。1973年左右,胡建成转业,和荆岭苗一起在三门峡工作。1988年左右,夫妻俩先后到漯河工作,并在此安顿下来,直到现在。
一路走来,荆岭苗和丈夫胡建成也遇到过各种困难,但他们最终以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互相陪伴,一同走了过来。刚结婚的时候,婆婆就告诉荆岭苗,如果胡建成犯犟脾气,就不要理他,到外面转一圈,回去后胡建成就好了。在婚后的生活中,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荆岭苗就按照婆婆说的,到外面转一圈再回家,这个方法果然很奏效。有时候荆岭苗生气,胡建成当时就不吭声,等到荆岭苗气消了,再和她沟通,讲道理。这么多年来,夫妻两人的矛盾就是这样化解的。
退休后,胡建成和妻子两个人各有各的兴趣爱好,两人互不干涉,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我们俩喜欢的事情不一样,平时都是各自安排自己的时间,只要做饭、做家务的时间配合好,其他的都不是问题。”胡建成说。
3
孝老爱亲 良好家风代代传
孝顺老人一直是胡建成和荆岭苗家的传统,荆岭苗的父亲曾跟随她生活十几年,对待岳父,胡建成尽心尽力地照顾,当时,夫妻两人的工资都只有几十元,勉强支撑一家的开销,但每个月两人都要拿出十元钱交给父亲,让他去买些好吃的,去看看戏。胡建成的父亲在郑州居住,十几年前婆婆去世。每年6月份,荆岭苗都要请假到郑州看望公公,为他清洗被褥、床单、衣服,对家中进行大扫除。“为老人们多做些事,是做儿女的本分,老人现在都不在了,我们也少一些遗憾。”荆岭苗说。
受到父母的影响,荆岭苗和胡建成的孩子们也十分孝顺,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会去家里看望两位老人,平时对老人嘘寒问暖,买各种东西,老人的两个儿媳与婆婆也十分亲近,几十年来,从未吵过嘴。
“我们现在身体还行,孩子们都孝顺,从不惹我们生气,现在的日子过得舒心。”胡建成、荆岭苗夫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