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1月9日 星期

坚守新闻理想 讲好漯河故事
——杨光成长记
工作中的杨光。本报记者 陶小敏 摄
郑开马拉松期间,杨光采访参赛选手。本报记者 陶小敏 摄

□本报记者 杨 光

11月8日是第十九个记者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也收获了一份惊喜,我拍摄的新闻图片《风雪夜 大营救》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回想从业十年来的经历,这更使我相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刻苦钻研新闻知识

2007年1月我进入漯河日报社工作。我所学专业是艺术设计,最初在印刷厂做一名平面设计员。

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想办法攻坚克难,力求达到客户满意。2007年年底,我被调到刚创刊的《漯河晚报》担任编辑。我虽然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但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充满激情迎接挑战,连续数月刻苦钻研新闻采编知识。

除了做好日常工作,我充分发挥特长,带头制作了《漯河晚报》一周年特刊、《漯河晚报三周年特刊》、《北京奥运会特刊》、《世界杯特刊》等各具特色的版面,深受读者喜爱。

2009年我被安排到《漯河晚报》社会新闻部,成为一名社区记者,在新的岗位上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名社区记者,从最基础的新闻写作和采访开始学起,每天都在社区内奔波。

悠长而安静的小巷,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在这里感受基层老百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能收集一批鲜活的新闻素材。

新闻写作是我的弱项,我不懂就向同事们请教,在《漯河晚报》的版面上,几乎每天都有我采写的新闻稿件。报社对新闻编采部门考核任务为每月100分,我做记者第一个月就圆满完成任务。一年后,每月完成任务额都在200分以上,平均每月发稿量30篇以上。

不断学习成就全能记者

我在新闻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年,在报社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不断成长。《漯河晚报》没有摄影记者,新闻图片基本由文字记者来完成,近几年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报社要求记者转换角色,成为能写、能拍的多面手,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我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相机的习惯,拍照已经成为我采访的一部分,但想拍摄出一副能出彩的新闻图片,还是相当困难。

为了钻研摄影知识,我非常留意国内外著名摄影记者们的作品,并经常购买新闻摄影书籍,观看各类新闻摄影比赛获奖照片,从中分析新闻摄影名家们的拍照角度,学习他们如何运用相机表现人物和新闻事件。并在采访中不断进行实践,弥补自己的不足,力求每一幅新闻照片都能够“会说话”、有内涵。

经过几年的磨练,我转变成了一名文字与摄影并驾齐驱的“多面手”。在日常工作中,我不仅尝到了做记者的酸甜苦辣,也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这些年来,我拍摄的多幅新闻图片荣获国家级、省级新闻奖。

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深入战场用生命作赌注,在战争一线拍摄出举世闻名的《士兵之死》《诺曼底登陆·虚焦》等经典名作。他在摄影生涯中,曾经为后人留下励志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说明离得不够近。”

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加深刻。摄影组图《风雪夜 大营救》的拍摄现场,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泥泞不堪,要想寻找到合适的机位很困难。我在救援现场反复游走,思考拍摄角度,尽管多次摔跤,浑身都是泥水,但最终拍摄下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回到单位之后回放照片,看到有满意的作品时,所有疲惫也烟消云散。

荣誉背后是艰辛付出

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会遇到突发事件,要想把握住机会,我觉得除了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腿勤、手勤外,还要有不轻言放弃的职业精神。

采访出发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手机、相机等装备要充满电。赶到现场后,在不影响事件进展的前提下近距离观察,寻找合适的拍摄位置,并对现场目击者进行采访,了解详细情况,有的放矢。

采访中,不要慌乱,一定要坚持到底,保证对新闻事件进行完整纪录。作为一名全媒体记者,用手机拍摄视频资料,及时回传,供新媒体平台使用。我在一次次采访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了职业习惯,只有随时保持新闻敏感性,并提前做足准备,才能保证临场不乱,《风雪夜 大营救》能够拍摄成功,也受益于职业习惯。

荣誉背后必有艰辛付出。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别人都在往家里跑,而记者们却要往外冲。有人问,是什么让你们这样无怨无悔?我说,这源于我对记者这份职业的痴迷,源于新闻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新的东西,只有努力再努力,才能不断出新出彩。看到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刊发了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时,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获得中国新闻奖是一种肯定,但更多的是鞭策和激励。今天的荣誉只代表过去,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将不断鼓励和敲打我,让我时刻反省一个问题:自己离一名优秀记者还有多远?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弥补?我将坚持新闻理想,不忘初心,继续迎接各种挑战,让我的镜头和笔尖,记录更多精彩画面,讲好更多漯河故事。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