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月9日 星期
“漯河市妈妈团”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妈妈团”购买农户的白菜免费送给市民。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开展公益讲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关注青少年健康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解家庭矛盾;前往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温暖……自2013年以来,公益组织“漯河市妈妈团”团员的足迹遍布街头巷尾,用行动温暖居民,带动居民学习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1月8日,记者采访了他们。

利用传统文化化解家庭矛盾

1月8日上午,在市区五一路一家爱心餐厅,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着择菜、洗菜、切菜;12点整,他们开始为食客分发餐具、盛饭……这些志愿者就是“妈妈团”的成员。“每周二上午,我们就会来这里值日,开展志愿活动。”该团队负责人武艳丽说,团队所有活动,都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开展。

2011年,通过参加传统文化的培训,武艳丽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深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接触之后发现很多做人做事的准则、道理都蕴含在传统文化里,就想把学习传统文化的感悟分享给其他人。”武艳丽说,2013年5月,她与另外三位朋友一起,成立了“幸福人生志愿宣读团”,通过举行讲座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资金我们四人出,义务做讲座,可以说影响了很多人。”

除了开展讲座,武艳丽还利用传统文化知识调解家庭矛盾。郾城区龙城镇一对公婆和媳妇因为生活琐事经常打架,闹到了法庭,武艳丽和队员们对这个家庭进行了一年多的调解。“头几次去他们家,都不让我们进门,村里人也不看好,认为我们劝不好。但我们没有退缩,带着礼物去家里,辅导孩子作业,帮忙干农活,给老人买衣服,教媳妇学习《弟子规》,一点点感化媳妇。”武艳丽说,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媳妇最终改变了自己,一家人和睦相处,再没有吵闹过。“类似的家庭矛盾,我们都耐心地去化解。虽然过程有些艰辛,但看到濒临解散的家庭迈向幸福,我们心里很欣慰。”武艳丽说。

关爱青少年和孤寡老人

2014年3月8日,“幸福人生志愿宣读团”改名为“漯河市妈妈团”,她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少年。“我们每周利用晚自习时间进入学校,给学生讲授传统文化,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他们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反响很好。”武艳丽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还有一位学生给她打电话,说自己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会想起“妈妈团”成员对他讲过的道理,受益匪浅。

“百善孝为先”,老人们也是团队关注的对象,她们经常到舞阳县莲花镇一家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敬老院位置偏僻,很少有人去看望老人们,我们的到来,能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武艳丽说。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