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1月10日 星期

儿时的红薯粉条


□周桂梅

又是一个寒冬降临,大街上卖粉条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听声音他们已经在村子里转了好几个来回。每个卖家都称自己的是纯红薯粉条,可买家还是寥寥无几。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特别是到了寒冬腊月,每天能吃上一碗白菜萝卜炖粉条那就是很不错的人家了。当时我家是吃照顾粮的困难户,没有太多的工分就分不到太多的粉条,平均每人还分不到五公斤,往往是过完春节就再也看不到粉条的踪影。

幸好我父亲是做红薯粉条的老行家,往后的每个播种季节,我们都要自己栽一些红薯过滤成淀粉,以便在寒冬时节做成粉条来改善生活。

如果哪一天饿得找不到吃的,我们就开始用火柴点燃粉条吃。那时候的粉条经火一点燃,“噼里啪啦”膨胀成白色透明的朵朵“鲜花”,像刚出锅的爆米花,吃到嘴里瞬间融化。真正的纯红薯粉条经火焚烧后,留下的是银白色的粉末。

而现在的粉条很难点燃,即使点着后膨胀得很轻,这已经不错了,起码还能吃。而有些粉条点燃后直接滴下一些黑色粉末,落到地上变成一堆黑灰,这种粉条的颜色有些暗淡发红,里面的木薯粉和食品添加剂超标,还是少吃为妙。

回想起红薯粉条的制作过程,我亲身体验过其中的辛酸,如果不付出一定的汗水,就制作不出优质的粉条。从刨红薯开始到过滤成淀粉,然后再变成清香可口的粉条,那真是要费一番周折。

记得每年的霜降后,我们开始刨红薯。红薯收到家后,第一步用清水把它洗干净,然后将红薯放到粉碎机里打成碎末。第二步开始过滤红薯淀粉,首先准备几个大水缸,将红薯粉末全部浸泡在水缸里,然后再用“吊单”(用一块正方形的白布把四周固定在十字吊杆上)一兜一兜地过滤淀粉。等将水缸里的水全部放完,只留下淀粉。第三步将淀粉打散后,再添满一缸水,等淀粉在水中彻底溶解后,再做第二次过滤,这样捞出来的淀粉又白又细,可以用吊单兜起来将水分空干收藏。等到空闲时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把淀粉晾晒成干粉面,为做粉条做准备。

到了入冬时节,感觉这几天天气非常寒冷,到了滴水成冰的时候,正是做粉条的好时节。

父辈们开始垒锅台,锅台上安放一口大铁锅,旁边放几口水缸,再搭一个简易帐篷,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来,红薯粉条作坊就这样简单搭好了。

我父亲是和红薯粉的高手,只见他用温开水先调和一桶粉芡,然后在盆子里倒上30公斤干粉面慢慢将二者调和在一起,醒半小时后,再和另一盆。

粉团的质量由掌管漏瓢那个人说了算,一人往漏瓢里放粉团,一人掌管着漏瓢不停地用捶头敲打粉团。如果下到滚烫开水里的粉条粗细均匀,说明粉团没问题。如果粗细有断节,说明粉团没和好。

用冷水过滤粉条也是有技巧的,用一双长筷子从滚烫的铁锅里捞出粉条放到旁边的大水缸里,有一人专门坐在那里把粉条团成团,再套在一根细棍上慢慢过滤,然后把这一杆粉条放进小水缸里在浸一下冷水挂在一旁就可以了。等到晚上把这些粉条挂在通风处结冰。这个时候不停地往粉条杆上浇水,浇上的水越多,结的冰越厚。

第二天开始用“棒槌”使劲敲打,再把粉条抖开挂在绳上晾晒,望着一缕缕粉条在阳光下闪烁着幽绿透明的颜色,我们迫不及待地先煮一碗品尝一下,劲道十足,越嚼越香。尽管我们的双手冻得通红,只要能吃到原汁原味的纯红薯粉条,我们的付出也算得到了回报。

后来,听红薯专卖店的老板说,现在做粉条都是机械化操作,放到冷库里去一下黏性就可以了,既省时省力又省“牙口”,不过这样的粉条一煮即化。

今年我家按照传统的方法手工做了十几杆粉条,这红薯粉条吃着味道真好,终于找到了儿时的味道。乡亲们尝了尝,不约而同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手工粉条。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