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本地亲子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月11日 星期

孩子表现好 能否给奖励
老师:给予物质和其他形式的奖励有利有弊,因势利导是关键

许多人应该都有类似的经历,小时候父母为了鼓励自己学习,常常许诺一些奖品,只要学习达到一定目标,就能够如愿以偿获取奖励。时至今日,一些家长在教育年幼子女时,仍喜欢把这种方式如法炮制,甚至轻易与孩子达成所谓的“协议”,把分数、奖品约定成文。记者调查发现,这种“协议”式教育方法确实很有成效,但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本报记者 王 培 杨 旭

1

为激发兴趣和孩子签“协议”

家住市区辽河路西段的市民田晓云,儿子小宇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小宇爱玩,对学习不上心,这让田晓云有点头疼。“男孩比较调皮,我儿子爱玩,学习静不下心,写作业磨蹭、粗心,考试也经常因为粗心而丢分。”田晓云说,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田女士听从朋友的建议,跟小宇签订“协议”——只要平时测验或考试能得95分以上,就满足他一个愿望。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宇学习更加认真了。

一开始,小宇的要求就是要一些玩具,田女士都满足了他,但是前段时间,一次数学考试小宇考得不错,回来兴奋地跟田女士说他几个同学都有一套书,这次的要求也要买一套这样的书。“我跟着他到书店一看,是一款以游戏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漫画书。老师之前也说有孩子上课爱看这种漫画书,漫画书上有游戏,孩子上课就玩了起来,影响学习。所以,我跟他商量换别的愿望,但是他当时就不乐意,说我说话不算数,还哭闹了一场,最后没办法,还是给他买了那套书。”田女士无奈地说。

眼看着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前两天田女士问孩子这次有什么愿望时,小宇说想要一部手机,这可把田女士愁坏了。“当初和孩子制订‘协议’的时候没想那么多细节,孩子现在认为他达到了要求,得到自己想要的也是理所应当。现在孩子提出要求,我还没想好到底该怎么跟孩子沟通。”田女士说。

2

有人支持有人担忧

对于田女士遇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市民,对于这种通过物质奖励激发孩子兴趣的做法,他们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采取一定的措施,制订一定的奖惩措施是必要的。有一段时间我儿子不懂得节约,写完作业不关灯,站起来就出去了,说他很多遍也记不住,我就跟他定了个口头协议,如果每天都记得关灯,一周奖励他5元零花钱,后来他就养成了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市民赵永超说。

而有些家长则对此表达了自己的担心。“我个人认为用物质奖励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最后变成只是为了奖励才去学习或者是做其他一些事情,让孩子过早地对物质产生欲望,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我从来不采用这样的方法。”市民王女士表示。

另外,还有一些市民表示,自己和孩子签订过或书面或口头的“协议”,但是最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3

引导学习切勿急功近利

“协议教育”利弊怎样权衡?家长在使用这种教育方式时又该如何取舍?记者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拥有数十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陈华智。

陈华智表示,家长通过承诺实现孩子一些愿望来激励他们学习或是诱导他们成长,这在亲子生活中本就司空见惯。但是,家长们也要注意几点。“一是不要乱开空头支票。比如,随口答应孩子可以满足一个心愿,或者为了达到激励效果,做出不能轻易兑现的承诺;二是不要滥用,有的家长看到这种方式管用,无论大事小事,学习生活,样样都和孩子搞‘协议’,最后把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搞得功利十足。”陈华智说。

对于有意使用“协议教育”方式的家长,陈华智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家长也要学会‘讨价还价’,当孩子们提出的愿望不切实际时,家长可以通过商量和诱导,提出更为有利的奖励方式。比如,把一部手机换成一次旅行,一件乐器等。如果是已经达成的‘协议’,家长兑现时考虑到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要学会‘合理抗辩’,以尊重和诱导的口吻让孩子理解,遵守契约固然重要,但设立和达成契约的目的是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如果兑现了这样的承诺就和订立契约的目的相违背,可以通过其他的奖励替换,让孩子既能心满意足,又能更加重视与人的契约。”陈华智同时强调,“除了以上因素,家长们还是要尽可能兑现承诺,否则容易造成孩子的失落甚至逆反心理,起到反面的效果。”

陈华智认为,“协议教育”有利有弊,关键是要家长灵活掌握,善于沟通,方式得当,可以给孩子营造平等、愉快的成长环境,帮助孩子养成努力完成一定目标的习惯。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