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博览天下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1月17日 星期

各国“降噪”有妙招


既然噪声问题如此“恼人”,世界各国又是如何治理城市噪声的呢?

日本:自律意识强,吵架也轻声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印象很深刻的一点是日本很多地方都很安静,甚至觉得有些冷清。偶尔从窗户看到电视机的屏幕在闪烁,声音也调得非常低,更听不到一家的欢声笑语传到窗外。据说日本夫妇吵架也会尽量压住声音,不影响邻居。不制造噪声给别人添麻烦这一意识,在日本人心里根深蒂固。

在日本也有详细的关于如何界定噪声的法律——《环境基本法》。根据地区类型和时间的不同,对噪声的界定也有所区别,例如:养老院、福利院等要求高度安静的区域,白天最高不超过50分贝,晚上不超过40分贝;一般性居民区白天最高不超过55分贝,夜间不超过45分贝;商业、工业、居民混合区白天不超过6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

美国:“皮毛法律”治噪声

在美国,“小麻烦”也有相应的法律管辖,美国人称之为“皮毛法律”。法律要求每位业主都应避免在自己的土地或房产上进行“不合理”的侵扰附近居民土地使用或享受的活动,比如不能让邻居受到烟味、嘈杂声的打扰。

美国大多数州、市都有噪声控制法规或反噪声法规,禁止噪声扰民。大多数地方法规中都有关于“安静时间”的规定,一般来说是从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晨7时,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会往后延迟1个小时。在此时间段内,任何大到足以使正常人被吵醒的声音都是不被允许的。

英国:居民区宠物不能大叫

1971年,英国就对生活噪声做出了明确规定。此后,具体条例越来越多。2004年,伦敦市关于噪声的法令甚至规定:居民在使用收音机或电视机时,声音不得传出8米;家养的宠物不得发出过大的叫声;在居民区,任何人不能摁喇叭、吹哨和鸣笛等。

瑞典:情节严重会被监禁

在北欧国家瑞典,人们钟爱周末聚会,偶尔的狂欢或派对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事先通知了邻居,一般大家都会做好心理准备,也不会事后追究。如果噪声制造者和房屋公司闹上了法庭,这时候邻居可以作为证人,警方是否出面过也可以作为法庭的参考。如果扰民情节严重,肇事者可能被判罚款甚至是最高一年的监禁。

据《解放日报》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