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民航中南管理局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公告披露,2018年10月7日,韩亚航空OZ321(仁川-长沙)航班飞抵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后,机场搬运人员在卸载行李时漏卸一个集装箱,导致重达469公斤、共计30件行李仍留在返航的OZ322(长沙-仁川)航班上。因行李漏卸导致返航飞机配载平衡单与实际装载不符,造成安全隐患,此次负责搬运工作的湖南空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处罚2万元。
记者发现,全球每年2300万件出差错行李中,约有98%的迷路行李在5天内会被送回旅客家中;剩余的2%可能因没有失主的联系资料,或是行李上地址名牌损毁,延长了回家的路,其中仍有半数会回到失主手中。
每年2300万件行李“出差错”
即便是管理再规范、严格的机场和航空公司,托运行李丢失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尤其是在需经过长途飞行,又必须转机转运的情况下。
航空公司服务提供商国际航空电讯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每1000名乘客中大约有18件行李出差错。到2017年,每1000名乘客中出差错的行李数量已经减少到6件。即便如此,全球范围内仍有高达2300万件行李“出错”。
另有数据显示,行李箱送达旅客的成功概率是每千个中有994个能送达,换个角度说,每千个中会有6个行李可能流落机场。有些行李即便是航空公司也无法找回,21天后会被确认丢失,失主再找回的概率就只有1/3000了。
2020年航空行李将配追踪芯片
记者了解到,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安装了最先进的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系统,只要将行李放在安装有识别系统的小车上,它将会自动识别行李,对行李进行跟踪和监控。目前行李车间已经安装了200多个摄像头,基本覆盖了所有盲区,最大限度杜绝行李丢失或者拿错的情况。
此外,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行李部负责人最新表示,从2020年初开始,将在行李中广泛配备可通过无线电波读取的RFID芯片,以减少航空公司因乘客行李丢失造成的损失。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