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晓玉
春节临近,火车票不好买,正在发愁如何回家时,老乡群里有人发信息:1月27日,找人拼车回漯河。于是,几名漯可老乡添加微信,交了定金,满心欢喜地等着拼车一起回家。可到了该出发的时间,却发现车主联系不上了。1月28日,被骗的临颍老乡们通过电话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经历。
王先生是临颍县大郭乡人,在深圳务工,1月24日,他加的一个名为“临颍人在深圳”的微信老乡群有人发布“车找人”的消息:“寻找1月27日拼车回漯河的人”。他打算1月27日返乡,可火车票一直没有买到,就立即添加了发布者的微信。双方经过沟通,约定好1月27日一起拼车从深圳宝安区出发,到漯河车站下车。按对方的要求,王先生给了50元定金。让他没想到的是,1月26日晚,他拨打车主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发微信也不回。之后,他发现“临颍人在深圳”老乡群里还有几个人也给这名车主交了定金。但是,大家都联系不到车主。
郭先生也是临颍人,他给对方交了100元定金。记者在郭先生的手机微信上看到,“临颍人在深圳”的微信群里共有4人被骗。他们在没有见面也没有商定好拼车细节下,先后支付了50元到100元不等的定金给车主,却在1月26日发现联系不上车主了。无奈之下,王先生买了1月28日的大巴车票回家,其他人也通过多种渠道返乡。
身在外乡,与陌生人一起拼车回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河南澜叶律师事务所李凯律师建议,拼车前尽量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和个人信息,同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最好包括具体时间、乘车路线、费用分担等。万一拼车途中出现争执,则可以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条款处理。对于没有经验的“拼客”,建议尽量避免单独行动,最好结伴拼车。拼车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尽量不要让陌生人照看行李物品。
“在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并签订协议前,不要盲目地交定金,以防被骗。”李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