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磊
近日,有群众举报,市区南环路与五一路交叉口附近一个院子里,有人“瓶对瓶”倒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1月24日,执法人员查处了这个非法倒气窝点。(详见本报1月25日05版)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旦有了群众的支持、积极举报,执法部门就能及时发现环保、燃气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将更精确,效率也更高。
翻看晚报上周的新闻,除了查处非法倒气窝点,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1月20日,市客运办根据网友吐槽,查处一辆违规拼车、不打表的出租车。1月22日,接群众举报,民警收缴并销毁藏身超市的两台赌博机。更早一点,接群众举报后,民警清理占道做广告的“僵尸车”。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群众举报在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方面非常给力,是净化社会环境、提高执法效率的重要帮手。
如今,政府各个部门、人员追求精简、高效。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违法违规行为更为隐蔽,难以发现、难以根除。化解这样一对矛盾,提高执法效率,除了依靠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群众路线必不可少。那么,怎么才能走好群众路线,让广大群众愿意举报、乐于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呢?
首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讲清楚是非利害,让广大群众清醒地认识到违法违规行为是错误的、危害不小:不仅对整个社会、对他人有害,而且对自己也是有害的。比如“瓶对瓶”违规倒气,危及周围居民安全。超市内的赌博机,可能让身边亲友染上赌博恶习。宣传发动群众,不一定立竿见影,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不可能今天发个通知,明天就有一大批人来举报,今后三五年都不用再发通知。反之,各个政府执法部门,一要将之作为日常工作,常讲多讲,持之以恒,二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或说理或举例,或报纸广播或微信微博,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宣传发动的传播力、感染力。
其次,善待、优待群众举报。行胜于言。切忌叶公好龙,心口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如果对群众举报敷衍了事、置若罔闻,或者选择性执法,久而久之,谁还会举报?善待群众举报,起码要做到事后给个回音,说一说查了没有,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善待群众举报,关键在于是执法部门立即行动、严肃查处。当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适当给予奖励、不断提升标准,对群众举报更是大有裨益。
善待群众举报,走好群众路线,赢得群众支持,必能提高执法效率,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也将更有效、更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