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网上买卖自己的闲置品,是个环保又实惠的事儿。但随着二手买卖网上交易的日益普及,各种问题也涌现出来,二手商品估价、质检没有规范……都导致消费者对平台信任度下降。如何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安心的交易,成为买卖双方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认为,建立信用机制和实物中介评估是必须要做的基础工作。
“贩子”霸占网上二手交易
北京的耿先生喜欢在闲鱼上买卖一些闲置的二手电子产品,“一开始感觉挺好的,环保、省钱、实用,都是个人之间交易。后来遇到越来越多的贩子。怎么看出来的?比如看他们的主页,近一个月买了100多部手机,还有的,把市场价原本大概在1000元左右的旧手机,标个很低的价格比如500元出售,挂着长期不卖,就为干扰正常定价,想买的人搜索一比价,就会拿有人同款只标500元说事儿,导致个人只好以450元出售。这时候贩子又跳出来,以450元超低价拿下。”
郑小姐最近也有同样的感受,她觉得自己的旧手机被“骗走”了,总有人会先以一个看似不错的价格要求看货,见了面又突然大幅压低价格要收走,交流下来觉得就是手机贩子低价收货。“还有我以为能买到个人闲置的真奢侈品包,却总担心买到的其实是假货,二手商品的售后真的是个问题,买的卖的都会担心被骗。”
如何破解行业难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元,并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二手交易增长迅猛,其中又是问题多多,如何破解二手交易中“信任与品质”的难题呢?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认为,二手商品和普通商品的区别在于使用过,商品的状态差异更大,更难标准化。而且,由于出售人群的差异,他们对信用的认识差异也很大。这两个差异使得个人闲置物品的评估体系、信用体系的难度远大于一般商品的评价、信用体系。但是,任何成熟的交易体系,信用机制是‘基础设施’,必须要做。同时,应在交易中进行‘实物中介评估’,在交易后进行众人评议的方式,促成信息的透明化。同时,也要加强宣传与用户教育,提高他们对信用的认识。晚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