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作品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2月2日 星期

折取梅花又一年


□布衣女子

又到了赏梅的时节,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在晒梅:小巧玲珑的花朵,没有繁杂的颜色,只是玉一般清丽的黄,远看近看都静幽清雅,真像一幅幅水墨画。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出了它的遗世独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咏梅》写出了它的袅袅清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写出了它的清雅姿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写出了它的铮铮傲骨……人们寄予梅高洁的人格美和各种文化内涵,或咏其意志坚强,或吟其君子之风,或颂其贞节情操,或赞其冰清玉洁。梅花,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可供观赏的花,而是人们心中的高洁象征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

古人赏梅亦很讲究,有“澹阴、晓日、薄雪、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牕、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澹妆簪戴”二十六宜,这种梅物搭配造境,因人而异,各具其妙。但我以为,最妙的莫过于“佳月”。月下观梅,冷香寂寂,疏影无声。“今夜园中闻玉笛,相思不尽是梅花”的意境令人浮想联翩。

李渔在《闲情偶记》里说:“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否则衾枕不备,露宿为难,乘兴而来者,无不败兴而返。即求为驴背浩然,不数得也。”这样痴心一片寻梅访梅者,今人委实不多。

相传隋代有个叫赵师雄的人,游罗浮山时,梦见与一位装束典雅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并有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语。天将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梅树下,树上有翠鸟在嬉戏欢唱。原来,那梦中的女子是梅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横斜,赵师雄独自怅惘不已。他回忆梦境,写下了“梦游梅树下,幸得仙女痴”的诗句。与梅一样高洁的女子执杯同醉,此情此景想想也觉妙不可言。

儿子就读的高中门口有几株梅树,枝干手腕粗细,看上去平淡无奇。开花的时候,远远望去,枝头一片橙黄清丽,大老远便可闻到沁人心脾的幽香,因此也屡屡被人攀折,临近栏杆的一侧被攀折得不成样子。其实,我也曾忍不住做过一回“偷香窃花”的小贼,折来的花被我放在一只天青色瓷瓶里,盛了清水置于书房案头,每每读书写作累了,抬眼望望或轻嗅几下清香,便觉疲累顿消。

夜读,看到书上说,蜡梅花味微甘、辛,性凉,有疏肝解郁、开胃生津之功效。梅花与粳米为粥,气香味甜,疏肝解郁,健脾开胃,对治疗肝胃气痛、梅核气、胸闷不舒、饮食减少等都有很好的疗效,还可治疗咳嗽。曾取开得正好的梅花数枚,置于蜂蜜中腌渍,然后早晚冲水喝,没想到困扰我许久的咳嗽竟然不药而愈。

据《本草纲目》记载,采花炸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既是味道颇佳的食品,又能“解热生津”。我本俗人,一大爱好就是研究美食,曾经根据古方学煲过桃花粥,干炸过荷花瓣,还采来桂花一层层铺在糖罐子里做桂花糖。在一些食谱里,蜡梅可以炖鱼头汤、炖豆腐、炒牛肉条,这些都未能亲手实践,想来颇觉遗憾。

友人说,鄢陵县姚家村是赏梅的好去处。据说,当地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宅后都植梅,素有“姚家黄梅冠天下”的美誉。今年因为孩子高考及工作、生活中种种琐事,朋友邀约去鄢陵寻梅访梅无暇成行,当然也无从做那偷香窃花之事——“折取梅花又一年”。既然无处可折梅赏梅,索性就去花铺买上几枝插入花瓶,供于书案,让清香弥漫这个春节吧。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