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2月11日 星期

立意的三种情形
■ 如何创作中国诗词之二

□酒醉诗狂

写好诗的首要问题便是立意。必须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蜗牛的眼、田鼠的耳朵、狗的嗅觉”去看、去听、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对生活开掘要深,对艺术立意要高。在深的开掘、高的立意基础上,通过巧的手法写出美的意境。古今中外名篇佳作,绝非“居高声自远”,实因所怀者大、所见者远、所感者深,在生活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最终实现“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对此,笔者概括三点体验。

一是写出他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如李白《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广泛地吸引着读者。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这种大多数游子征夫“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乡思情结,与这首诗产生极大的心灵共鸣,也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是他人心中也有、笔下也有的东西,作者转换角度,独辟蹊径,翻出新意。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毛泽东这首词不仅描绘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突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以及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性格特点。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是他人心中所无、笔下所无的东西,作者独具慧眼,别出心裁。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掳去,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别具慧眼,出语惊警,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体现。如果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别具慧眼,以小见大,这正是他在立意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