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本地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2月12日 星期

两条青龙闹新春 民俗演出年味浓

何庄村的青龙舞表演。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咚咚锵、咚咚锵……”2月5日一大早,郾城区孟庙镇何庄村的幸福路上响起热烈的锣鼓声,两条“青龙”上下飞舞,好不热闹。这是何庄村的舞龙队正在进行青龙舞表演。

舞龙民俗传递浓浓年味

记者挤进人群,看到两条青龙在一群身穿青衣的舞龙人手中上下翻飞,时而在舞龙人头顶摇摆,时而贴地前行,赢得阵阵喝彩。家住附近的何先生告诉记者,在家听到锣鼓声,一家人一路小跑来观看舞龙,“龙本来就是吉祥之物,初一早上看舞龙,也是图个好兆头。”

记者注意到,不少村民都带着一家老小前来观看舞龙。“好看,看不够!”舞龙表演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还有一些市民专程开车到何庄村观看舞龙表演。“我听说这里初一早上有舞龙表演,一大早就开着车带着老婆孩子来观看。”家住市区黄河路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就喜欢看舞龙,过年看舞龙最有年味。

青龙舞有一百多年历史

“我们村的青龙舞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我是第五代传承人。”舞龙队队长何长勋告诉记者,何庄的青龙舞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的龙灯会。“舞龙人在农闲的时候一边习武强身,一边进行舞龙表演。”何长勋说,何庄村的龙灯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渐渐兴盛,经常在周边地区进行巡回演出,还在各种庙会、寿宴、开业庆典等活动上进行演出。

“1996年,我和舞龙队的何宝德、何玉德、何玉坤等人经过不断摸索,为青龙舞的表演增加了一些内容。”何长勋说,他们把原来的一条龙增加为现在的两条龙,表演项目由之前在地上表演的“龙翻身”“就地十八滚”等,增加了“龙走独木桥”“龙翻山”“高山决斗”等,现有表演项目十余种。

“我们村的青龙舞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何长勋说,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培养下一代舞龙人,希望青龙舞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