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街北侧与滨河路相交,南侧与受降路相连。
→大新街路名牌。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大新街,一条藏身于市中心商业圈附近的小街。想必如果不是小街内有学校,如果不是住在小街附近的居民,又会有多少人知道这条小街的存在呢?
小街虽短 却很热闹
2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市区交通路与滨河路交叉口。随后,记者沿着滨河路向东行走了200米左右,在道路南侧找到了大新街。虽是水泥路面,墙面也都被统一刷成黄蓝白三色,但大新街看上去依然很有年代感。旧式的小楼房,房子一侧的大树,老式的铁门,让它与周边繁华的商场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走在大新街上,仿佛穿越到过去那个年代的漯河。学校附近灯光昏暗的小卖部,过年时张贴的对联与悬挂的灯笼,坐在门前聊天的街坊邻居,一切都又回到了小时候。
小街并不宽敞,大概有6米左右,当过往车辆迎面驶来时,需要有一辆车提前避让才能正常通过。小街不长,大概有300米左右。小街北侧与滨河路相交,南侧与受降路相连,一会儿工夫就能在小街上走几个来回。虽说小街不长,也不太宽敞,但小街内还是很热闹的。在有暖阳的午后,住在小街内的老人总会走出家门,坐在家门口,与邻居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街内的商贩也在对自家的货物进行盘点。在喧闹的城市商业区附近,小街内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悠闲、惬意。
曾有四条街组成 如今只剩一条街
“这条街以前可不是这样啊!”家住大新街上的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76岁,从小就住在大新街。“我小时候大新街可长着呢!不像现在就剩下这一段了。”
“那个时候还是土路,后来是煤渣路。”赵先生说,那个时候每逢阴雨天气,道路就会变得十分难走。“你看现在的大新街就是从滨河路到受降路这一段,以前是从滨河路通到马路街的。”赵先生说,曾经连接马路街与老街的路被称为信义街,老街到中华路之间的路叫菜市街,中华路到受降路之间那段叫织箔街。“那个时候菜市街是卖菜的,织箔街是织箔的。”赵先生说,后来,新中国成立后,这几条街统称为大新街。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的大新街只剩下如今这短短的300米。“后来南边盖房子、建市场,那几条街就没了,只剩下现在这一部分了。”和老人聊完,已是日落时分,老人起身告别。
最后,记者先后从《河南省漯河市地名志》及市民政局地名办了解到,曾经大新街南起马路街,过老街、中华路、受降路、北至滨河路,长700米。由四段组成:马路街到老街称信义街,中间两段分别称菜市街、织箔街,受降路至滨河路为大新街,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今名。曾经市玻璃厂、老街居委会、公安街居委会和大新街小学、大新街粮店同驻街东侧。如今的大新街南起受降路,北至滨河东路,长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