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本地亲子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2月22日 星期

12岁男孩爱读“三国”
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文学素养
王浩闻从小爱读“三国”。

“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出行动,我们都是追梦人!”2月20日晚,新学期开学前一晚,12岁的王浩闻在自己的新学期目标下面,洋洋洒洒地写下这句座右铭。小小年纪的他不仅个性开朗乐观,生活学习也很自律,很少让家长操心。在王浩闻的妈妈陈珂看来,这一切得益于他从小爱读“三国”的缘故,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还提高了文学素养。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1

从小爱读“三国”

2月20日晚,记者在位于嵩山路与辽河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小区,见到了正在写新学期目标计划的王浩闻。王浩闻是一名7年级的学生,在他的书架上,放着很多《三国那些事》《三国演义》《三国志》等讲述“三国”时期的书籍。

“您巧算三日东风,与周瑜水面火攻,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为蜀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又以声东击西之计,夺下荆州大半地皮,才有了安身之处!之后,您定计下西川,收汉中,拒曹操大军于汉中之外,破夏侯渊于定军山上……这一切,无不说明您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乃当世第一谋士……”这是王浩闻寒假里写的《和诸葛亮聊聊天》中的一段。他经常在作业完成之后,写一些自己对“三国”人物的评价。文笔流畅,充满豪情侠义。

因为王浩闻的爸爸喜欢看《三国演义》,从王浩闻三四岁开始,爸爸就经常在家放《三国演义》的光盘让他听。上了小学,他能自己读书后,就开始读很多有关“三国”时期的书籍。小时候读的是少儿版,最近这几年开始读原著。“三国”的故事从小耳熟能详,关羽、张飞、赵云,都是他心中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他对‘三国’文化比较痴迷,经常吃饭、睡觉前的间隙看这方面的书,对人物和故事比我了解得多,现在都是他给我讲故事。”王浩闻的爸爸说。

2

喜欢“三国”英雄人物

交谈中,王浩闻给记者讲了很多“三国”中的故事情节。桃园三结义中的重情重义,三顾茅庐如何重视人才,还讲了那块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玉玺的前世今生。他说话时,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望梅止渴、舌战群儒等成语张口即来。这个小小年纪的男孩,给人的感觉比同龄人健谈,也有思想。

喜欢“三国”文化,对他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哪些影响?陈珂告诉记者,她认为影响应该从两方面看,因为喜欢“三国”文化和这个时期的一些人物,王浩闻也很有英雄情结,个性豪爽、乐观,做事积极,自我调节能力很强。比如,他上初中后,开始接触生物这一学科,他不太喜欢,学得也不好。所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在年级的排名有所下降,刚拿到通知书时他挺失落的,但很快就调整好了,还制订了寒假补习计划。

“他在经历挫败时能很快调整过来,不会沉溺于负面情绪。平时做事情也比较积极,喜欢帮助别人,总感觉自己是男子汉,比较照顾家人。”陈珂说,但也有一些不太好的方面,比如总感觉他坐不住,爱动,经常在家舞枪弄棒。“我们家有很多木制的刀剑,他没事就拿着耍,自导自演模仿‘三国’中的人物。”陈珂说,有时候他觉得儿子很成熟,但玩刀耍棒的时候,又觉得他还很幼稚。

■延伸阅读

选择合适的版本 孩子从小就能读“三国”

本报讯(记者 尹晓玉)2月21日,有家长向记者反映,担心孩子太小就读《三国演义》这类书籍,会有负面影响。“我儿子8岁了,寒假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少儿版《三国演义》,因为有拼音标注,他能看懂大部分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喜欢名著是好事,但我发现他最近常说一些打打杀杀的话。”市民杨女士疑惑地问,是不是小孩子不适合读“三国”?

对此,心理咨询师王焯表示,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担心孩子接触了有战争、暴力内容的书籍以后也会用暴力解决问题,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孩子是有能力分清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区别。很多被暴力影视作品侵害的孩子,是因为其家庭环境存在问题,孩子看到过家暴等暴力行为,容易将现实和虚构混淆,出现暴力倾向,单纯因为看书会产生暴力倾向的情况并不多见。

市第二实验小学刘博老师表示,《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正面的人物和情节,只要小朋友喜欢,可以接触这部名著,但家长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读本或音视频资源。比如,少儿读本对暴力场面是有所弱化的。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是可以读“三国”名著的。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