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朗
近期,一篇“我的妈妈只有8岁”的文章传遍微信朋友圈。当妈妈的那个人,她年龄可能不小,但作为“妈妈”的年龄,却是从生了小孩后开始计算的。在如何做父母这个方面,大家都是一边做、一边学的。我们家也一样。
作为农村出身的父母,我们对于自己的工作机会珍惜有加,从来没有觉得工作多,认为那都是正常的生活。我也从来没有觉得“把时间都用在了别人孩子身上,亏欠了自己家的孩子”。在家里,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也就努力做好他该做的事情。
那么,儿子在家时都做些什么呢?主要是阅读。说来惭愧,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我们似乎并没有做过具体规划,孩子也是几乎拿到什么就读什么。除了适合他年龄段的科普、文学和外语类,我们订阅的《读者》《青年文摘》他也看,甚至《家庭》《知音》《故事会》也看。总之,儿子就是开卷有益,无拘无束地阅读。
家长热爱生活,孩子也就不会厌恶学习;家长喜欢自己的工作,孩子也会喜欢他的工作——学习;家长坚持不断地学习、进取,孩子自然就懂得学习是他的生活内容。做不好,内心就会过意不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些词汇所描述的,也许就是这样的情景。
我们老家有一句老话“吃饭穿衣亮家当”,这句话的意思是家庭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的消费水平。我一直认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家庭经济状况,必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并切身体验。
孩子小学时期的一个暑假,我们几家人一起去青岛海边游玩。景点小摊上有卖宠物小海龟的,很贵,儿子看到了,想买一只玩,就跟妈妈提出要求,结果被爱人一口回绝了。
于是,儿子哭闹起来,赖着不走了。有朋友就出面劝解:“要不我出钱给孩子买一只吧!”爱人坚决不准买,并且告诉儿子:“你不走,你自己能够找到回家的路就好。”随后,爱人招呼大家都走了。孩子看哭闹并不奏效,也就无奈地跟在队伍后边离开了。
我们家不是不给孩子买玩具,但不会是他想要什么都去买。我们要让儿子明白什么要求是正当的,可以得到满足的;什么要求是过分的,不能得到满足的。
有一句流行的话,“最好的家教,就是家长先做好自己”。其他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好。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家对孩子教育的真实写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您有哪些真实的感悟或体会,都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联系我们。来稿请发至邮箱2763393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