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培
2月27日上午,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共同举办了2018年第四季度漯河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暨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339家单位及个人上“黑榜”。记者在会上获悉,2018年,我市社会信用建设水平加快提升,12月份我市综合信用指数监测排名全国第39位,居河南省第一。
去年12月份我市信用指数全省第一
据介绍,2018年,我市社会信用建设水平加快提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最新发布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月报,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中,我市连续4个月位居全国前50位,2018年12月份我市综合信用指数监测排名全国第39位,居河南省第一。”
2018年,我市信用平台网站功能不断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取得重要突破。网站新增专项治理、联合奖惩、行业信用、信用服务、信易+、个人信用、诚信建设万里行等栏目,在2018年全省首届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网站观摩评价活动中,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被省发展改革委授予全省示范性信用平台网站,并作为河南省唯一城市代表,参加全国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培训活动。
各部门通力协作,信用信息归集量指数式增长,已归集42个部门覆盖48个领域及自然人人口信息1.42亿条,与省信用平台、市直42个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部门之间法人信息全面共享,自然人信息有限共享。
同时,我市还在信用示范创建、应用场景创新方面取得进展,社会信用环境不断优化。
我市深入开展“百千万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已被省发改委推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城市;成立“信易+”联盟,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则,各成员单位共同遵循联盟公约,共同推进“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守信激励项目,让信用良好主体在融资信贷、创业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服务、行政审批等领域获得便利和优惠;大力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建立诚信示范教育基地、开展“信用宣传周”、信用有奖答题活动等宣传活动,全面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社会诚信氛围。
信用联合奖惩取得显著成效
在信用联合奖惩方面,我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台《关于在行政审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通知》,明确建立信用核查制度,在行政审批中对联合奖惩对象进行“自动比对、自动拦截、自动奖惩、自动反馈”。
通过对国家部委43个联合奖惩备忘录进行梳理细化,联动23个职能部门出台了联合奖惩实施细则并建立红黑名单发布管理制度,共拆解1030项联合奖惩措施清单,涉及80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形成联合奖惩“全景图”。
2018年前三季度已有13个领域发布了红黑名单,累计发布数量2300条,同步向省、国家反馈1400余条联合奖惩案例,退出“黑名单”800余个。联合奖惩实施率高、绩效好,位居全国先进水平。
2018年第四季度诚信“红黑榜”发布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科技团队、优秀旅行社、自然人失信名单……当天上午,在发布会上,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负责人先后公布了诚信“红黑榜”名单,42家单位走上“红榜”、2家单位获“2018年度漯河市市长质量奖”;339家单位、个人被列入“黑榜”名单。
“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是中央文明委安排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市把发布诚信‘红黑榜’作为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抓手,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诚实守信者荣,失信败德者耻’的理念,积极培育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