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奇涛
儿子今年8岁,无忧无虑,我一直以为小孩子很肤浅,一块糖果就能把他哄得团团转,不懂得什么情感。
寒假期间,妻子要照顾病人离家几天,准备走的时候,儿子“哇哇”大哭,我骗他说妈妈很快就回来了。之后的日子是在无限期待中度过,他经常会问:“俺妈啥时候回来啊?”“俺妈咋还不回来啊?”我常敷衍他:“快了,快了!”有时候玩得正嗨或者临睡时,他就会突然哭起来,贴在我身边,央求我给妻子打个电话,让她赶紧回来。这时候可能是母子玩耍或是讲睡前故事的时候,抑或是缺少了妈妈的管束和陪伴他觉得不自在。
每逢亲朋好友串门,只要大门一响,“俺妈回来了!”他一个箭步撞开堂屋风门,一溜烟飞奔去开大门,然后带着失望悻悻而归。放假时得了一张奖状,我要给他贴墙上,他不让,后来奖状有了褶皱翘角,他竟然接一杯热水,来回压熨得很平整,一脸傲娇地说:“俺妈还没看呢!我让俺妈给我贴。”妈妈在他心中有着怎样重要的位置?即便我每天投其所好照顾他也替代不了。
生活中,他身上处处都有妈妈的影子。吃饭时,我正在大口吃饭,他告诫我:“不要吧嗒嘴,吃饭发出声音不文明!”闲坐时,我跷二郎腿,他急匆匆地过来,把我的腿搬下来,大声说:“不能跷二郎腿,不要养成坏毛病!”用过的物品我随手一扔,他会气呼呼地上前摆好:“不要乱扔,弄得乱七八糟。”他每天都把屋子打扫一遍,我带进去泥渍脚印,他会立刻拿拖把擦拭,然后一本正经地教育我:“要讲卫生,别让家里弄得像猪窝!”我教他学做鸡蛋面,他很乐意,他的压岁钱任我百般哄骗,他也只让妈妈一个人保管,他每天坚持给金鱼换水,垃圾倒掉后立马在桶上套上袋子。这一切,大概是想让妈妈回来检验他,或是想给妈妈一个惊喜,我猜不透他心里到底都想些什么?有一次,他一本正经地问我:“爸,你都爱谁啊?”“你,还有你姐。”“还有吗?”“没有了。”
他竟咧开嘴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没有俺妈!”然后用小手不停地打我,同样的问题再问一次,直到他满意为止。从他那满含期待与自豪的眼神中,我无法理解一个孩子究竟有怎样细腻的内心世界。现在,我不能再小看小孩子了。
我想起了2016年在浙大进修时,一位临退休的女教授分享一个故事:“这一辈子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孩子六岁的时候我外出学习……”我想,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母亲该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啊!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读来让人感叹一位贤良母亲对一个孩童成长的无限重要意义,母亲的角色无人能够替代,也无法替代。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品行,她的言传身教每时每刻都会被儿女效仿。一个人一生中,如果缺少了母爱的庇护、包容和滋养,他的身心健康是值得商榷的,他的人生肯定是有缺憾的,不完美的!
儿子的心事,诉说着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