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红色的屋檐、灰色的外墙,再加上屋檐下的小红灯笼,显得古意盎然,如果不是身处闹市区,想必不少人会把它当成一个古镇内的一条小街,这就是东安街。小街虽然不起眼,却有着近百年的历史。
小街充满生活气息
3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区老街与交通路交叉口,随后沿着老街向西行走,行至老街中段时,在道路北侧找到了东安街。东安街南侧的街口与老街中间,有一大片空地,走过这片空地,才算是到了东安街街口。在街口上方,有一仿古牌楼,上面写着东安街三个大字。在入口东侧,有一宣传板,上面详细介绍了这条小街的故事。
随后,记者从此向北行走。小街两侧的墙体被统一粉刷成了灰白色,而且每家住户门口都装上了红色的屋檐,屋檐下挂着灯笼,看着很喜庆。小街道路约有3米宽,水泥路面。小街南起老街,北至受降路。小街虽然不长,但小街内却充满了生活味。走在小街内,能清楚听到从两侧住户家中传出的欢快笑声。
这里曾经很热闹
街虽小,可它的历史已近百年,这里曾经十分热闹。
“这条街以前热闹着呢。”住在小街内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里曾经被称为“东安市场”。“里面干啥的都有,说书的、唱戏的、卖东西的……比现在热闹。”老人还告诉记者,以前小街南侧有一新华戏台和说书棚,每当戏台上有戏曲表演时,总有不少人去观看。
记者在小街南侧入口处的宣传板上看到,在抗战时期,东安街称为东安市场。当年漯河地处交通要冲,是京汉线的必经之地,水上的航运入淮能够到达上海,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东安街由于毗邻码头,凭借地理优势而兴盛,当时附近十分热闹。于是有一帮善经营的怀庆商人集结在这里,他们经营针织、布匹、生活日用品,这便是早年的东安市场。
如今市场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小街与小街内的住家户。记者从市民政局地名办了解到,1947年,因东安商场位于该街,取名东安商场街,后简称东安街。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青春蓬勃,又古韵犹存。一座桥、一条街、一块墙、一棵树……这些斑驳的历史标记承载着城市深厚的文化记忆。本版征集展现漯河地域特色的文化线索,文物古迹、历史人文、民间手工艺、文化现象、文化事件、文化人物等。如果您有这样的线索,请告诉我们。联系电话:158395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