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温故知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3月4日 星期
《流浪地球》热映刮起“科幻风”,您可知古人这方面脑洞也不小——
唐朝时已有人幻想在月球采矿

清代版的《拾遗记》
唐代志怪小说《酉阳杂俎》
晋代志怪小说《搜神记》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热映,引发了很多讨论,也强势带动了国产科幻小说的销售。先是《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的作品全线热销,紧接着,整个科幻文学板块被带动起来,刮起一阵“科幻风”。其实,不仅现代人有科幻想象力,古人也有。东晋乃至明朝的神怪小说,有一些就是科幻小说,里面充分显示了当时人们对于地球外生命的幻想和向往。

科幻一

“‘火星人’降临东吴 拽绳升空离开地球”

晋朝的时候,有位叫干宝的科幻作家,写了一部书叫《搜神记》,说的是搜神,其实是虚构神仙,书中也虚构了一些地球之外的人物。

《搜神记》第八卷记载,在公元260年的时候,东吴怕前方将士军心不稳,投敌而去,于是将他们的家属扣押在一起。有一天,一群被扣押的儿童聚在一起玩耍,忽然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身长四尺多,穿着绿色衣服。叫人害怕的是,这位身材高大的小朋友“眼有光芒,爚爚外射”,也就是说“眼睛里有光芒,往外照射”。大伙儿围在一起问他“你是哪儿来的?”这位“小朋友”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非人也,乃荧惑星也。按照现在的理解就是:我不是地球人,我来自火星。

所谓荧惑,是古人的说法,就是指现在的火星。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人们都迷信火星是战争的象征。火星小朋友给地球上的人类带来什么消息呢?果然,是预言战争的。他说:“以后天下归于司马家。”对于这个预言,可以一笑置之,因为干宝出生在三国统一之后的283年,小说里这么说也就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不过有趣的是,这位火星小朋友是怎么离开地球的,且看他“耸身而跃,即以化矣。仰而视之,若曳一疋练以登天。大人来者,犹及见焉。飘飘渐高,有顷而没”。意思是:先是跳上去,然后大家仰头看,发现他是拽着一条绳子逐渐升向了空中,渐渐地越来越高,一会儿就不见了。是不是有一艘飞船在空中等着他,放下一条绳子,先将他吊上了飞船,然后飞走?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干宝脑洞大开的联想和科幻的写作手法,就是让1000多年以后的现在人来看,一点不觉得“违和”。

这部小说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对火星人的装备描写及他们离开地球的方式的想象。这充分说明了古人在幻想离开这个我们生活的地球的时候,也认为必须借助一些飞行工具才可行,可见古代的科幻作家还是很有专业精神的。

科幻二 “唐朝人游嵩山遇到白衣月球修理工”

唐朝有一部志怪小说,名曰《酉阳杂俎》。其中,第一卷记载,在唐文宗的时候,有两位读书人,一个姓郑,一个姓王,一起去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后,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这时,忽然听到有打呼噜的声音,分开荆棘荒草一看,见到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男子,枕着枕头正在呼呼大睡。于是叫醒他,向他问路,这人比较高冷,看了他们一会儿,继续睡觉。

连连叫了四五次之后,这人才邀请他们坐下来,接着就说,你们知道月球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两位地球人懵懵懂懂地摇头,这位白衣人就说“月乃七宝合成”,也就是说月球是由七种矿石组成的。

一个唐朝人居然能知道月球上有矿石,不得不说有先见之明。白衣人又说:月球就像个小丸子,上面的影子,就是太阳照在其凸出的地表造成的,“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也就是说月球上的光芒是反射太阳光造成的。这绝对是百分百的科学。当然,也不用膜拜作者,因为这个发现早在东汉时候就已经由张衡完成了。

白衣人还说,像我们这样在月球上对其进行修理的工人,有八万多户,我是其中一个。估计也是挖矿工。“常有八万多户修之,予即一数”,还交代了他们的生产规模,有工人八万多户,如果按照每户四个人来算,起码有二十多万外星人聚集在月球上。

接着,这位月球修理工还给两位地球人展示了生产工具,分享了太空食品,“因开幞,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据说是营养食品,虽然不能够长生不老,但可以提高生命质量,一辈子不生病,“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不知道是什么超级营养品。在给二人指明道路之后,这位月球挖矿工也“嗖”地不见了。

科幻三 “秦始皇接见驾着海螺型潜水艇的外星人”

据南北朝时期前秦王嘉编著的《拾遗记》第四卷记载,秦始皇时,忽然有外星人来访,不是来自蓬莱仙境,而是来自具体的国度:宛渠国。对方是驾驶着海螺型的潜水艇来的,这种船只封闭性很好,在水里头航行,一滴水也渗不进去,“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这些人平均身高达十丈。

在这部“科幻小说”里,秦始皇亲自接见了这些外星朋友,还进行了互动。这些个子高大的外星人说,他们在上古时期用了一种燃料,是石头,可以燃烧,“及夜,燃石以继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这种矿石易碎,但是敲碎了之后,形状好像粟米,哪怕用一小粒都有相当强的照明效果,“扣之则碎,状如粟,一粒辉映一堂”,想象力具体到这个地步,不一般。

古代这些关于其他文明的记载,不只是说明古人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兴趣,其思维活跃不受拘束,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幻想的同时,也不失严谨的思维、科学的判断,有的居然还和现代科学有吻合之处。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