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温故知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3月4日 星期
延伸阅读
古人对天体 宇宙的认识


古籍记载着古人认识宇宙的“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商周时代形成的《周髀算经》认为,天的中央是北极星空,日月星辰围着北极星空不停息地往右向左旋转,天因此是圆的。大地因为有东西南北的方向,所以地是方的,这就是“盖天说”。太阳因此从东北出而落于西南,这恰恰是春分入夏时节的天空。虽然“天圆地方”的“盖天说”不科学,但是产生天日星空距离的“勾股定理”三角计算却是科学的,因此奠定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计算基础。

盘古在“混沌”中开天地,是“浑天说”的宇宙观。战国星象家认为天体如弹丸,东汉科学家张衡著《灵宪》认为,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天体由“气”支撑,并且制作出天象“浑天仪”,充实“浑天说”的理论,对宇宙形成“天球”的认识。

东汉时期的星象家郄(qiè)萌在“浑天说”的基础上,提出宇宙“高远无极”,并且“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晋书·天文志》)的“宣夜说”。认为日月星辰都是悬浮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的“气”里,日月星辰的自生,也是由“气”凝聚成的。两晋天文学家虞喜扩展“宣夜说”理论,认为宇宙空间无限大:“天高穷于无穷”,并且认为“天形穹隆如鸡子……浮于元气之上”,而且是“日绕辰极,没西而还东”(《晋书·天文志》)。就是说,宇宙空间是无限大的,整个宇宙天体,如同看不到边界的巨大鸡蛋,宇宙的天体星球,浮生在“元气”的空间里,而且太阳每天在绕着北极星的轴心从西往东旋转。这是“地球中心”说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理论认识中的运生。虽然这样的认识不科学,但是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产生,是观测与理论推导相辅相成的,是在天文观测基础上生成天文科学,从而奠定中国古代认识宇宙的天文学基础,也就推动中国古代历法的科学进步。

在古老的宇宙观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东晋天文学家陈卓编1464颗星的《全天星图》(占据当时世界天文学的先进地位),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科学的基础。因为中国古代认识宇宙天体是运动中的“天球”,与中国地域四季变化的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古老的华夏族群认识的天体成就,是科学进步的宇宙观成果。

晚综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