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磊
1个手机打个金戒指、3个手机打个金手镯……3月4日,在源汇区干河陈农贸市场,一个“旧手机加工黄金首饰”的摊点,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有人信以为真,拿来3个旧手机,付80元加工费打了个“金”手镯。后民警赶到,摊主承认加工出来的首饰不是金的,是黄铜的,只是想赚加工费。(详见本报3月6日03版)
骗子伎俩很多,但在农贸市场设局行骗,这事儿真的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骗子的胆大,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那么,骗子为何敢这样做?
坦率地说,这年头不少骗子,都是藏在遥远阴暗角落,通过网络、电话设局行骗,在人潮汹涌的地方,比如农贸市场,设局行骗的极少。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了,骗局就容易被揭穿。这是常识。但是,如果反过来想一下,或许骗子的行为就合理了:人多了,难免有几个头脑不清醒的;人越多,上当受骗的人也会越多。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面对“旧手机变黄金首饰”这样拙劣的谎言,不少人半信半疑,围上去看;还有人拿来手机打了个“金”手镯。谎言骗不了所有人,但骗子并非期望所有人,甚至许多人上当。只要有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的人上了当,他们就会赚得盆满钵满。从这个角度看,农贸市场是设局行骗的“黄金地段”。因此,任何时候,公安、市场监管等政府部门,都该保持警惕,不能疏忽、懈怠,做好日常巡查、监管。
稍显遗憾的是,“旧手机加工黄金首饰”的摊点,不仅摆到了农贸市场,而且还得了手。幸运的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警的行动也迅速果决,这个骗人加工费的摊点很快被取缔了。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关键时候顶上去,平时也要认真、负责。期待监管、打击更给力,骗子再不敢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