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桑榆晚情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3月14日 星期
自从9岁拿起毛笔后,袁应湘就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书法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3月12日,记者采访了袁应湘,倾听他的故事。
袁应湘:书法相伴乐无穷

袁应湘正在练习书法。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文博 张玲玲

1

坚持练习书法50多年

当天上午,记者在召陵区翟庄街道龙塘村袁应湘家中看到,书房里摆满了书法作品和书籍,中间摆放着一个长约两米的书案,上面有笔墨纸砚等,书房的墙壁上挂满了篆体、楷体、草书等各种书法作品。在袁应湘书房的书架上,摆放着《行草大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赵孟頫书法集》《五体书法字典》等各类书法书籍。

“自从9岁上三年级那年学习毛笔字以后,我再也没有放下过,那时候所有的作业都是用毛笔写的,我喜欢书法,就开始练习。”袁应湘说,他今年已经65岁,算起来他已经与书法结缘56年。56年来,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他每天坚持练习书法两个小时以上。退休前,他是一位小学教师,每天挤时间也要练习书法;退休后,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书法上,书法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丰富着他的生活。

2

经常向书法名家请教

学习书法多年,袁应湘对各种书体都很感兴趣,练习过楷书、草书、行书、小篆等字体。练习书法需要下苦功夫,袁应湘有时一整天都待在书房,不停地练习。“每次练习完书法,我都要仔细观察,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而且越练习,感觉自己要学习的空间越大。”袁应湘说,为了学习书法,他在电视上专门订购了书画频道,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收看书画频道,学习书法技巧,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袁应湘告诉记者,家中悬挂的大部分作品是他自己写的,还有几幅作品是他的老师所写。“你看看这幅《望岳》是我老师的作品,他是全国著名书法家、南开大学教授傅建增,每次我写字前,都要看看老师的作品,写完再找找和老师的差距。”袁应湘说,为了让自己的书法长进更快,他常常临摹各种书籍、字帖学习,也会将自己的作品拍摄下来通过微信发送给结识的书法名师,请他们指教。

3

享受书法带来的乐趣

在袁应湘看来,练习书法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情。“要想练好书法,首先得静下心来;其次,练习书法时需要全身发力。所以,练习书法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袁应湘说。

采访中,袁应湘向记者展示了一幅长15米的小篆作品,这是他花费十几天完成的。“这是我去年7月份写的,这是第7遍,当时家里的空调坏了,我就开着小风扇书写,在书写时完全忽视了炎热的天气,写完之后虽然有些累,但那种愉悦感是无法形容的。”袁应湘说。

多年来,袁应湘经常参加省、市级的书法比赛,并且多次获得奖项。因为爱好书法,袁应湘常在春节前被邀请义写春联。“书法、春联都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义写春联也是在弘扬传统文化,我也喜欢参加。”袁应湘说。

在退休前的十多年,袁应湘在学校一直教学生们书法课程。“字如一个人的门面,对于孩子们来说,练习书法的好处太多了,不仅能提高文化修养,还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写得一手好字也可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我的学生中有几个字写得特别漂亮,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袁应湘自豪地说,“现在,经常有学生家长把孩子练的字通过微信发过来,让我指导,我非常乐于教他们,能把自己多年来练习书法的心得体会教给他们,也算是为传承中华文化尽一点力。”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