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3月22日 星期

“校长陪餐制”不能流于形式


□王军荣

3月20日,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将于4月1日起施行。这一规定将适用于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根据这一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当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新华社)

学校食堂一向受到高度关注,而学校食堂出现问题也是寻常事。不过,学校食堂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一种是食品安全问题,另一种是营养问题,通俗地说,就是饭菜难吃的问题。“校长陪餐制”被认为是促进学校食堂改善的重要路径,一方面是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安全捆绑在一起,另一方面能够让学校领导在和学生一起就餐的过程,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但问题是,“校长陪餐制”要做到并不困难,吃个饭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做记录也并不困难 ,但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校长陪餐制”则可能流于形式,最终不会产生什么效果。

“校长陪餐制”不是一陪了之,不仅仅是陪学生吃饭。首先要有责任心,“校长陪餐制”要促使校长了解学校食堂的全面情况,要监督学校食堂的安全,以及饭菜的营养,要亲自把关食品安全的各个流程,即食品采购监管、对师生意见收集,以及意见的反馈改进。不过,由于校长往往较忙,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到学校食堂,这需要组建“陪餐团队”,而每一个成员均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其次,要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或许学校食堂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校长有所作为。再次,要打造 “透明食堂”,让家长和学生能够全方位监控学校食堂,能够和“家长陪餐制”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最后,需要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对接。对于走形式的“校长陪餐制”相关领导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

办好学校食堂,“校长陪餐制”不是唯一的法宝,也不能将希望全建在“校长”身上。说起来,“校长陪餐制”只是“内部监督”,还需要和“外部监督”紧密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上办好学校食堂。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