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文沙澧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3月25日 星期

昔日热闹铁匠巷 如今难觅打铁人


□文/图 本报记者 李林润

以前,铁匠这个职业甚是流行。锅底不行了,找铁匠换一个;需要烧水壶,找铁匠打一个……当每家每户需要购置一些金属用品时,总会来到铁匠铺,请铺内的铁匠帮忙。如今,铁匠铺已经是越来越少,但在市区却有一条以铁匠为名的小巷——铁匠巷。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记者进行了探访。

巷子中早已难觅铁匠

3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马路街与交通路交叉口附近,随后沿着马路街向西行走。在行走200米左右后,在马路南侧找到了这条铁匠巷。

巷子不到100米长,但路面挺宽,在路两侧停满车的情况下,中间仍可通行车辆。巷子北端与马路街相连,南端通到了新天地步行街。

记者在巷子中走了几个来回,没有找到一家铁匠铺。除了铁匠巷的路牌,未找到任何与铁匠有关的痕迹。

虽然巷子处在闹市区,但巷子中来来往往的人并不算多,巷子内也不是很热闹。当走过巷子,来到新天地步行街后,却是另一番景象,这条街上人声鼎沸,到处是卖各种小吃的。与铁匠巷内相比,简直是另一个世界。

曾经场景少有人记得

“我以前在这附近住,我印象中这条巷子很窄,不宽。”看到有几位老人在巷子口聊天,记者走上前去与他们攀谈。

“以前这个地方是邮电所,就是马路街邮电所。”老人姓刘,他告诉记者,当时顺着巷子往南走可以通到勤俭街。后来在修建新天地步行街时,这一片的房屋被拆了不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当记者询问老人,对当时铁匠巷内的景象是否还有印象时,老人表示已经记不清楚了。“记不住里面的样子了,既然叫铁匠巷,那应该是巷子里曾经有过不少铁匠吧。”老人笑着说。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附近几位老人,他们均表述不清楚巷子曾经的场景。

最后,记者从市民政局地名办获悉,在新中国成立后,巷子内聚集了不少打铁人,敲敲打打,很是热闹,他们从事农耕、生活用品的制造,巷子因此得到了“铁匠巷”这个名字。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06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