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朱 红
见习记者 党梦琦
3月24日,网友“点点秋墨”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消息:“无障碍通道尽头是柱子!上去之后就没路了,还不如不要。”
“这就是所谓的面子工程吗?让人怎么用啊?上去就直接滑下来了。”“现在许多公共场合按照要求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既然设置了,就应该真的能使用才对。”网友“七月阳光”等纷纷跟帖留言。
3月24日,记者联系了网友“点点秋墨”。她告诉记者,3月24日上午,她经过市区祁山路南段一家银行时,发现银行门口台阶处摆放着一个无障碍通道。“仔细一看,发现无障碍通道的尽头是柱子!瞬间感觉有点好笑:摆着还不如不摆,这谁能上得去。”网友“点点秋墨”说。
随后,记者来到网友“点点秋墨”所说的地点,见银行门口台阶上摆放着一个宽约一米、两侧有栏杆的无障碍通道。
为什么无障碍通道会通向柱子呢?记者找到该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该银行大堂经理陈一凡告诉记者,这个无障碍通道是可以移动的。遇到有需要的客户时,工作人员会将无障碍通道抬到入口处,方便客户使用。
“这是个误会。”陈一凡说,银行入口不太宽,如果将无障碍通道放到门口,对大多数客户来说,进出不便,所以他们就没有将无障碍通道固定在入口处,而是放在入口旁边。客户有需要了,挪一下就能用。同时,老年人也可以当个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