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磊
市区朱庄社区七号楼三单元的电梯坏了,多天没人维修。家住三单元顶楼的王涛,妈妈偏瘫需做理疗,抱着妈妈坐二单元电梯,再爬楼梯,每次累得双腿发颤。最终,朱庄村委会垫资修了电梯。电梯也在停运10天后恢复运行。(详见本报3月26日04版)
电梯“生病”,居民受罪。这不是第一次,但希望是最后一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事情,不让居民生活不便乃至累得双腿发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电梯,重新认识电梯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重新构建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机制,提前筹措电梯运行、维修以及更换的资金。
毫无疑问,电梯已经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好比空气。拥有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重要,一旦失去,才会发现不可或缺。
电梯这么重要,很多人却对它了解不多。比如,对小区电梯权属认识不清。电梯坏了,很多居民第一反应是找物业、找开发商、找社居委,而不知道电梯属于住宅楼的附属设施,所有权属于业主,应该自己负责。作为一名合格业主,应时刻谨记自己既是电梯的使用者,又是电梯的所有者,既享受电梯带来的便捷,又要担负起电梯安全运行、维修保养的责任。只有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自觉爱护电梯,主动参与电梯的管理,督促小区物业、电梯维保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障电梯“身体倍棒”,随时能提供安全、快捷的上下楼服务。
思想上重视了,居民位置摆正了,管理机制建立了,电梯就能安全运行吗?未必。
朱庄社区电梯停运10天,为什么?电梯坏了,没钱维修。朱庄村委会垫资维修,电梯立马恢复运行。说一千道一万,钱是关键因素。保障电梯安全运行,资金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怎么办?电梯运行、维修等费用不小,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未雨绸缪,必须以晴备雨伞、饱备干粮的自觉,提前谋划,提前为电梯的安全运行筹措足够资金。这笔资金,既包括电梯日常运行的维护、保养费用,又包括电梯突发故障的维修费用,既包括时下的运行费用,又包括将来更换电梯的费用。总而言之,专门给电梯开个账户,保证其维护保养、维修乃至更换,不因资金问题而拖延。
重视电梯,关爱电梯,为其安全运行早做准备,它才能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少爬楼梯,不用望楼兴叹、累得双腿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