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平
孩子三岁时,孤陋寡闻的我,不知绘本为何物。第一次听说绘本故事,是从朋友圈看到的,一位好友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了一年来与女儿在图书馆的点点滴滴,看得我自惭形秽。
我决定陪孩子学习,立即就去办了张绘本卡。对于绘本的知识,我一开始也是不屑一顾,不就是让孩子了解一些故事,明白一些道理,学习一些常识吗?全是小儿科。给孩子读时,我也很少去深入思考,这也许就是我思想浮躁、学识浅薄的表现。直到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在儿子的要求下,他让我给他读绘本《谁的蛋》。
“不是读过了吗?”我不屑地问。
“我还想听。”儿子恳求道。
这本书就是告诉孩子卵生动物各式各样的蛋。儿子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听一边告诉我,哪些蛋是谁的以及在哪里见过。当我读到鸭嘴兽是卵生动物时,大脑瞬间凝固了,说不出一句话来。我记得在生物课上刚刚讲过一道题,说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胎生、哺乳。这是什么节奏?哺乳动物还有卵生的?我马上拿出手机来搜索“鸭嘴兽”。网上的解释是:鸭嘴兽是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它是未完全进化的哺乳动物,种类极少,也是最低等的哺乳动物之一。除了哺乳期外,大多数时间都在水里,是游泳能手。鸭嘴兽是夜行性生物,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冬季不活动或冬眠。鸭嘴兽喜欢吃一些小的水生动物,如昆虫的幼卵、虾米和蠕虫等。
虽然我给学生讲解的那道题答案并没有错,但我也是一知半解,根本没讲透彻。鸭嘴兽是哺乳、卵生,这算是特例。这道题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我给学生重新讲解这道题时,很多学生都不知道鸭嘴兽是卵生的,看来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像我这样怎么能成为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合格的老师呢?我深感自责,下定决心要做到更好。不但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和毅力,而且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不是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吗?我常常教育孩子,学习就是要遵循孔子的教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真也!”自己如果做得不好,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从此,我再也不敢马虎了。
在以后的日子里,遇到的每个问题,我一定要弄清楚了,做到无漏洞、无死角。网上查询不明白的问题,我就积极请教,有时还去请教外校的老师。
有一次,我带孩子去上绘本课,老师讲解《我从哪里来》。我也坐在孩子后面听,讲到受精卵的发育过程,我发现绘本的绘图出现了明显的错误。课后与老师进行了沟通,我非常自信地告诉她:“受精卵是一个细胞,细胞分裂是一个变成两个,两个变成四个,四个变成八个……是成倍分裂,而绘图画了七个细胞明显是错误的。”我告诉孩子“尽信书不如无书”,孩子也学会了对书本的质疑,这收获是最大惊喜。
我和孩子一起读绘本的日子是充实的、快乐的。读绘本,孩子收获了美好的童年,我也收获了温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