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作品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4月3日 星期

故乡桃花笑春风


□安小悠

龙城是桃花的世界,每年三月,亿万花朵聚在枝头,把漫长的时光作为烈酒,摆开一场盛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此践守着对土地、季节和故人的诺言,从无失约。在桃园穿行,抬头是花,左右是花,脚下是花,风过处空中飘散着花。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如同置身晋太元中,成了武陵之人。每一个穿越花间之人,皆为这一场桃花盛会上的一个饮者,喝下一杯花香满溢的时光。醉意朦胧之间,似入苏州城外,桃花坞内,心弦颤动着,弹拨出一曲《桃花庵歌》,“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酒醒之际,桃花依旧,笑对清风、明月、星辰,以及不愿离开的游人散落的断章、诗行。

龙城位于郾城南部,东临城关镇,南傍大沙河,北倚吴公渠。面积63.9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都是约数,这世间的很多事,都做不到精确。1958年建十五里店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更名龙城镇。“龙城”二字据考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无关,而是源自伏牛山系的旖旎沙河水,要流经中原一个古老而又极富现代文明的城镇,却又“九曲十八弯”,宛如一条翻飞腾跃的蛟龙,故名。

龙城下辖26个村,我出生在这26个村之一的钮王村,位于龙城最北方,而位置最南的村庄是十五里店村,这里每年三四月份有桃花节,十里桃花,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片土地不是只有花开,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亦厚,孔子、刘秀、岳飞等先贤英豪,皆留下过妇孺皆知的足迹。小王庄东临白龙岗,属龙山文化遗址。李湾村北,238省道旁化身台,名兴国寺,始于隋,寺内500年树龄白果树一株,是岁月之气所凝。没人知道十五里店的桃花始开何年,就像没人知道是谁手栽了第一棵桃树,但它年年有花开,故在龙城的土地上,袅袅弥散着的花香,让它充满诗意的迷离和唯美的梦幻。你闭上眼,想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折颜的十里桃林,而龙城的桃林,又何止十里!

花分五瓣,花色浅粉。冬天的身子还有一小半未挪出村庄,春天的风就急着赶着,从九重天拽下一片彤云,像冬天的风把一片乌云吹成雪花,春风把彤云吹成桃花,安放在故乡桃园的万千枝头。这春日最早的一场花事,更像是春风的旨意,像人间的旨意需要时间层层传达,春风的旨意传达到万千草木,亿万生灵也需要时间。当黄土越来越软,小草露头,黄莺逐柳,燕子斜飞,当春意在大地上汹涌,从草木万千中流溢,从鸟鸣声里流转,桃花已是“有蕡其实,其叶蓁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桃树的心里比人更清楚。

桃花让我的童年变得绚丽,富有诗情。那时候,我们去赶桃花会,小小机敏的身体,猴子一样顽皮地穿梭在桃园,累了便各自寻一棵低矮的桃树倚着躺着,从繁花的缝隙间仰望蓝天,蓝天成了一块印满桃花的花布……多少年后,花开花落在年轮上铺满一层又一层,才开始对生命愈惧愈惜,花开可百世,人却了此一生,对老师当年的苦口婆心也理解和感激起来,甚至生出了些许歉疚。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到春天,不论我身处何方,记忆里的桃花便早早绽放,桃花一开,乡愁便如潮水般蔓延,吞没了我。我想念龙城的桃花,想念老家的亲人,也想念我的同窗好友,他们像散落在村落里的明珠,让我一想起他们,他们年少的靓影就照亮了村庄一片,把这些明珠汇成线,勾勒出的是我们年少的足迹,是故乡的轮廓……每年花开时分,我都要抽身回去,我一直多情地认为,故乡的桃花也在等我,我不回去,它便以一棵枯树的形象,枝头片花不绽,或以一树花开的样子,繁花满枝不败不落。

故乡一直在那里,当我一次次走近,看见桃园里花开花谢间的一朵,看见村落间袅袅炊烟中的一缕,看见道路上人来人往中的其中一人,那似熟悉又陌生的面庞,常让我思绪万千,在离开以后,于某个寂静的深夜醒来,眼角总是潮润着,枕头一侧有梦中哭泣的痕迹。“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这是诗人张枣在《镜中》的诗句,于我,南山是故乡,梅花是桃花,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桃花便落满了故乡十五里……

漯河晚报微信公众号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