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4月4日 星期
“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作品选登
点亮心中的灯
——读李佩甫《城的灯》有感

□李 玲

《城的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观照,透视在中国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中,农民“逃离”乡村,进入城市的艰难历程。用最质朴的语言记录了一个家族由贫穷、卑微到华丽的蜕变。

这个家庭的“五个蛋”中最大的钢蛋——冯家昌,他的名字就寓意深刻,家昌就是指“家庭昌盛”。小说从一棵会跑的树拉开帷幕,似乎注定了冯家昌的“狠”是必然的。他的“狠”一直和他的生活是交织在一起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许这句话用在冯家昌身上并不合适,但是没有人会踩着自己的心走路,唯独他是踩着自己的心走路的。他不光是踩着心,手里还捧着火炭,他就这样走进人群,走进军营。

对于这个苦难的家庭来说,冯家昌与命运抗争,努力摆脱贫困,积极出人头地的奋斗历程是艰难的,他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青年在没有家庭背景,依靠单打独斗,最终在城市里有了一席之地的奋斗历程。其中的辛酸,内心的痛楚有谁知道?他拼命工作,揣摩领导、同事的心理,甚至出卖自己的良心,背叛自己的灵魂,一次又一次地挣扎、徘徊,最终把战友踩在脚下,并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爱情。然而,虽然在城市的一隅有了一扇窗透着灯火阑珊,冯家昌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迷失了方向,越来越找不到自我。

刘汉香作为冯家昌青梅竹马的恋人,这个农家女孩儿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人物。她在一张张优秀士兵嘉奖的背面只看到三个字“等着我”,毅然决然地把自己“嫁”了出去。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后路,连亲情、孝道都没有了,就想着自己的“丈夫”和他的家人。

说起刘汉香,不得不说一下荆棘鸟。荆棘鸟是传说中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巢开始,便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殒,以身殉歌,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绝唱。刘汉香何尝不是一只荆棘鸟?把自己伤得鲜血淋漓,甚至心都在滴血。走在冯家昌所在的城市的道路上,看着万家灯火,那个声音一直在心头荡漾“把心拿出来,把心拿出来……”八年的辛苦付出,换来了情人的背叛。最终,刘汉香放下对冯家昌的恨,毅然从绝望中振作出来,带领上梁村民种植果树致富,她还专心致志地培植月亮花,并获得成功,把上梁村建设成月亮镇。在作者的笔下,刘汉香一步步地走向神圣,这种神圣最终在她被谋杀时得以完成。

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别逐渐加剧,人们评价成功的标准就是能有城市户口,在万家灯火的城市里有一扇窗透着自己的灯光。那个年代,男孩除了考大学,另一个出路就是当兵提干、考军校。我清楚地记得初三那年,老师曾经告诉我:“你一个弱女子,除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还有什么出路?”所以,我也是拼命学习,才拥有了城市微弱的灯。

据说,在某个时刻,肉体与灵魂是分离的,身体在快速行走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停歇一下,以便让灵魂能够跟上脚步。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城的灯,家的灯,心的灯。希望我们在点亮城的灯的同时,不要灭了家的灯和心的灯。

(作者系郾城区孟庙镇五里岗小学教师)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