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
4月11日,本报报道了市区八一路一棵法桐被刮倒,还有三棵树岌岌可危一事。报道刊发后引起市城管局园林部门的关注,他们对八一路法桐进行了排查,一共发现9棵树存在安全隐患,并对这些危树采取了“抹头”修剪,让其重新发枝。(详见本报昨日05版)
徐剑锋:城市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只要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提高了、防范措施到位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不可否认,当下城市运行中的一个通病是,拘泥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习惯于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的“倒逼”,而非针对城市运行风险的“风险管理”。换言之,城市的脆弱性要求我们“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只有方方面面都具有危机意识和超前意识,多一点未雨绸缪的战略安排,切实把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安排妥当、考虑周全,尽量把问题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城市才会运行得更加安全顺畅,群众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加安宁和谐。
治理小广告须出重拳
包治羊羔风、包治牛皮癣、包治不孕不育……这些听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不舒服的广告语,不但有涉嫌虚假宣传成分,而且在街头巷尾乱写乱画的行为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格格不入。近日,我市开始清理整治这些不法虚假广告。(详见本报4月16日03版)
梁 正:贴小广告者来无影去无踪,给执法带来很大难度,多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把责任职务落实到各部门个人,从源头控制小广告滋生。其次,小广告屡治不绝的一大原因在于违法成本太低,相关部门对于违法者不应止于批评教育,而要罚款与追责并行,依法严格处治。治理城市“牛皮癣”不仅要政府发力,更需要群众的参与。相关部门应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群众举报投诉;每位市民都应树立社会责任感,对身边小广告做到随手撕、随手举报,力所能及地为建设美丽漯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