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鹤
读书带给我什么?儿时读书对我意味着一本本色彩鲜艳的《幼儿画报》,画报中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天真质朴契合孩童心性的童话故事,读书让一个孩童对世界的幻想有了童话的色彩和糖果的甜美。
少年时代,读书对于我意味着刀光剑影和风花雪月的交相辉映,这边刚从险象环生的江湖逃离,那边就一脚踏进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温柔乡。不顾老师和家人对看课外书的反对,一头扎进小说的天地,从此沉醉,不知归路。
小说对我而言像一个万花筒,它让我看到形色各异、光怪陆离的人生,它启蒙了我对爱情最初的想象。与千万人之中遇见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的“刚刚好”;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我却偏偏不喜欢“不甘”和“遗憾”;我们是同一质地的料子,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死生相依”……这些都曾是我迷恋过的爱情,它让我的多梦时节因为幻想变得有回味可追忆。
当童年的缤纷,少年的梦幻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去不返,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天凉好个秋”,不只是人生角色的蜕变,更伴有人生各个阶段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心灵感悟。读书带给我的不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不是催人警醒奋发的猛药,它越来越像一面镜子,对书观心以镜自省。贾平凹的文章让我学到质朴和宽厚,陈忠实的文风让我领略关中人文的淳朴,而迟子建的文字更是我睡前的良伴。温暖明亮的语句会让梦境也笼罩在一轮明月下。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每个角落,阅读也与时俱进,有了更快捷便利的方式。手机、平板、电子书随时可看,一指之间遍阅古今中外,明星八卦,教育培训,医疗养生,应有尽有。科技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但也削弱了读书应有的仪式和质感。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的低头族,却鲜见手捧书本认真阅读的画面。
相比手机看书的浮光掠影,我更喜欢纸质书拿在手中的分量,也更习惯手中有支笔可以随时在我心仪的句段间留下标识。无数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一个人,一本书,一支笔,有念天地之悠悠的豁达,却无怆然而涕下的悲怆。
悲欢离合是书里的人生,五味陈杂的是我们的生活。行走在这世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人,被学着成长、改变、经历和接受。
读书带给我什么?我庆幸,这一生终有书为伴,它带给我一个永不坍塌的桃源,沉浸其间画地为牢,我就是那个最幸福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