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潮
华州皮影为世界皮影之先,源于西汉,成于隋唐,传于宋元,盛于明清,至今已两千余年历史,艺术水平出类拔萃。其造型优美多姿,雕刻细腻精湛,染彩绚丽厚重,唱腔动听委婉,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世界电影之祖”。
皮影戏定型隋唐,可观《封氏见闻记》。唐人笔记曾有“贵妃啖荔枝,伶奏碗碗,以增味,击碗拨弦者皆自华州……”的记载。唐玄宗创办梨园,设有“弄影戏班”,专唱华州碗碗腔。它利用“借光显影”的科学原理,古燃蜡烛油灯碗照明,影人投在幕布(俗称亮子)上,艺人边操作边念唱,配合皮影人物成像表演移动,是一种光影透视艺术,古称“隔帘说书”。宋代扬文抑武,皮影戏极盛,传至南亚东北亚;元蒙西征,随军翻过葱岭,传到西欧;明下西洋,传遍南洋、非洲,及至南北美洲,整个世界。
影人制作选用上好的黄牛皮,经泡、刮、磨、刻、染、熨、缀等20余道工序,纯手工做成,绝技“推皮走刀”,易控不毛不断,线条光滑流畅,阴阳变换优美漂亮。人物额圆颏方,弯眉线眼樱口,夸张奇巧俊秀,生旦阳刻镂空,净丑阴刻晦暗,刀剔性格尽显。服饰梅、兰、竹、菊、云水、缠枝、牡丹、松针花纹,搭配雪花、鱼鳞、星眼、龙虎、丹凤朝阳图案,细腻繁复,富丽堂皇,彰显影人身份地位。染色红绿对比强烈自然,艳而不俗,古香古色;多次烘涂熨烫,发汗定型,不褪色不起皱,便于长久收藏保存。
演出班社只有五人,分为 :“前声”负责剧中各角色唱腔、道白,兼司琴、鼓、锣、板;“签手”操作全部影人道具,兼执夹白帮唱、灯光特技;“上档”司硬弦(响板二胡),兼唢呐,大钗,长号,择签、帮腔;“下档”司板胡,影人拆配,兼马号、唢呐,帮签、插白;“后槽”司铜碗铃,梆子、大锣、小钗及帮白,大家配合默契,号称“五人忙”。明清鼎盛时期,华州皮影班社近百家,一个班社能演唱150多部本戏。
2006年华州皮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