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评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6月4日 星期

“禁噪”不能止于高考


□王学明

高考将至。为给考生营造一个安静的考试环境,确保高考顺利进行,5月31日下午,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各大队一起开展“禁噪”行动,护航高考。(详见本报昨日03版)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如约而至,减少噪音给考生创造安静舒适的应考环境,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然而,现实生活中噪音却无处不在,半夜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广场舞音响声开得太大,路上响起刺耳的汽车喇叭声,还有居民楼附近夜市的吵闹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在附近居住考生的复习和休息。基于此,每逢高考季,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开启“禁噪”模式,目的就是为考生营造舒适环境,让考生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去。 透过新闻报道我们看到,在高考这个节骨眼上,我市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全面“禁噪”,不管是加大“禁噪”宣传力度,还是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和不按规定摆摊设点行为,抑或是加强建筑施工工地管理,为高考按下“静音键”,切实为考生提供优良应考环境,这充分体现了对广大考生的人性化关怀,此举值得我们点赞。 当然,整治噪声污染,除了考生们受益之外,广大市民也可以借此机会清静清静了。我们应该看到,“禁噪”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市民关注更多的是高考过后能否依然享受到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在抓好高考“禁噪”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把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整治上,通过“禁噪”执法日常化、常态化,加强对噪音扰民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以此倒逼广大市民和工业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减少噪声污染,这样一来也就没有必要为考生设立“禁噪令”了。 杜绝噪声污染,不是政府部门一家的事情,更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形成合力。一方面,针对身边的噪声污染现象,广大市民要收集好证据,敢于向有关部门举报,这也是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另一方面,每一位市民要从自身做起,养成防噪、降噪意识,生活中尽可能减少噪声,比如,开车不随意按喇叭,广场舞尽可能把音量调低一些,在上下楼时不大声喧哗、放轻脚步等。当然,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笔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定会营造出和谐宁静的城市环境。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