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播报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4日 星期

演员,是巩俐给自己标注的唯一身份


作为公众人物,她极力将个人生活规避在公众视线之外,不参加综艺,不输出观点,不谈感情,一切已知的信息都是为了配合电影宣传做的简短应对,并且都以演员工作和讨论作品为前提。

很少有人能说得出生活中的巩俐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有哪些至交好友、私下爱好是什么、喜欢中餐还是西餐……记者两次问到巩俐是否会为了红毯提前做身材管理,她也只是回答,坚持运动确实能让她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最好的状态,至于在这样的年纪为了维持完美身形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没人知道。

同时,她演过的每一个角色都难度颇大且各有不同,但经过巩俐的诠释,又都能让人过目不忘。作为演员,她不让自己在角色上有任何遗憾。

这份对演员工作的尊重也表现在她从未涉足电影制作的其他领域。当身边的同行陆续转行做导演、制片甚至投资人的时候,巩俐想的还是不能分散自己的能量,全身心地投入角色。演员,是巩俐给自己标注的唯一身份。

今天接剧本下周就出演,做不到

巩俐对自己的演技很自信,但这份自信并不是相信自己有过人天赋,而是建立在充足的准备和体验之上的。她曾经在采访中说过,罗伯特·德尼罗那句“角色不是要去扮演的,而是要成为他们”就是她的人生信条,而这个信条也贯穿了她的整个演员生涯。

巩俐是标准的“体验派”演员。每当要接一个角色的时候,她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准备过程,用几个月的时间让角色在自己脑子里成型。

“我做不到今天接了剧本,下周就能出演,而且演得还特别像。我觉得这很厉害,可我不行,我一定要一点一点过戏,要问导演很多问题,弄明白来龙去脉,然后再回去琢磨,想完了还要跟导演再谈,翻来覆去好几次。”

体验生活和做准备工作是她每次演戏绝不能缺少的环节。拍摄《红高粱》前,巩俐在山东高密住了两个月,每天练习挑水,肩膀磨破了也不吭声。为了演好《归来》,她到养老院和失忆症群体聊天。《艺伎回忆录》里有场戏讲的是饰演艺伎的巩俐给客人展示工作,眼睛不看扇子,只用双手同步接抛,巩俐为了这个镜头,整整练了五个月,每天转2000下,只为了达到影片里的完美效果,而导演当时对这个很少有人能完成的动作,仅仅要求“试试”而已。巩俐的态度是:“既然接了剧本,就要做好功课,不然就别接。”

她喜欢以前拍电影的时候导演跟所有主创每天晚上开会聊剧本聊拍摄,把人物反复剖析,还喜欢旁听导演和工作人员讨论镜头的运用拍摄技巧,而不是每个人只演好自己的部分就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