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河南省花样少年语言比赛中,来自我市的小选手张凯程朗诵的《民族的丰碑》获得了金奖。这个11岁的小男孩从小就喜欢语言表演,不仅会唱歌说相声,还会表演脱口秀。
通过语言表演的学习,张凯程不仅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他成长过程中,家长有着怎样的经验和方法?6月8日,记者采访了张凯程和他的妈妈李燕。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1
小小少年 表演起来有板有眼
6月8日下午,张凯程刚结束比赛回到位于崂山路附近的家中。大大的眼睛,帅气的脸庞,眼前这个男孩让人不禁联想到“花样少年”这个词语。谈及参加比赛的经历,张凯程非常自信地说,他的参赛节目是朗诵《民族的丰碑》。为了这次比赛,他准备了一个多月,每天课余时间都在练习,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现场,他给记者朗诵了他的参赛作品。“我仰起头,向着远去的战争凝望,有一座丰碑,树立在一个民族的心房……”洪亮的声音,饱含感情的神情,让听者的内心不禁燃起豪迈的激情。
采访中,他还把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一个片段改编成了脱口秀,表演给记者。“我就是小兵张嘎,关于我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眼神、表情等多方面的艺术形式,充分演绎了他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短短两分钟的表演,仿佛小兵张嘎出现在眼前。
2
性格开朗 是班里的“开心果”
李燕说,张凯程很小就表现出一定的语言天赋,他说话的时间比周围的孩子偏早一些,而且口齿比较清晰。李燕给他念一些古诗词,他很快就能流畅地背下来。所以,从进入幼儿园开始,李燕就让儿子学习了语言表演,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李燕看来,语言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能锻炼孩子的语言、思维、礼仪、形体、文学素养、专注力、社交能力等。张凯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多次获省市级语言比赛金奖,中国传媒大学举办的全国语言大赛银奖、金奖。
“在语言学习中,孩子也接触了很多表演形式,如:相声、脱口秀、朗诵、快板书、小话剧、音乐剧等,这些都对他的成长都很有意义。”李燕说。
记者了解到,张凯程性格活泼开朗。“张凯程非常有趣,经常给老师和同学表演节目,会说相声、会唱歌。有时候我看同学们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时,就让他给大家表演一段,他经常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张凯程的老师说,他就是班里的“开心果”,大家都很喜欢他。
3
参加比赛 重在过程不在结果
谈到孩子的教育,李燕说,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育方式也要因人而异。在张凯程的才艺学习道路上,李燕也走过一些弯路。李燕是一名音乐老师,在儿子四岁时,她就让儿子学了钢琴。当时学习时,别的孩子一节课上一个小时,张凯程只能学半个小时,因为他太爱动了,专注力不足,后来就不学了。几年后,当张凯程再次接触钢琴时,接受能力也快了,而且很快喜欢上了钢琴。“从这件事中,我发现培养孩子不能操之过急,过早接触与年龄不太相符的知识,只会让孩子厌学,家长也会很累。”李燕说,要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
而她的另外一个经验就是经常带儿子参加语言类的比赛。“我个人觉得孩子在比赛中会成长很快,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贴心,而且在比赛中孩子越来越自信。但在比赛中家长一定要放松心态,不能过分追求成绩,让孩子觉得重在参与就好。”李燕说,比如,这次参加河南省花样少年语言比赛,比赛结束后成绩就出来了,张凯程获得了金奖,第二天主办方会举行颁奖仪式。但比赛完,她就带儿子回家了,并没有等着参加颁奖仪式,就是让孩子觉得比赛是为了成长,不是为了成绩。
“学习兴趣和习惯养成后,家长会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幸福。但这种水到渠成的感觉,是父母在选择面前无数次的徘徊和纠结,也是心血和精力的累积。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培养还是要顺其自然,不能盲目地为孩子选择,选择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李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