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早产、黄疸等疾病或症状令一些婴幼儿无法正常进食,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有效解决了这类孩子的营养摄入问题。然而,近期有媒体报道称,部分医院及周边商店售卖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粉”,宣称能解决婴幼儿过敏等问题,还有医生对相关产品进行推荐。经查询,这些“配方粉”实为固体饮料,涉事企业均未取得特医食品注册和生产许可。
冒充特配粉,企业被曝光
旗下固体饮料冒充特配粉销售被媒体曝光后,金大洋乳业发布食品召回公告称,该公司生产的黄疸期小肽配方粉和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系列产品,因产品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主动实施三级召回,销售区域涉及北京、山西、山东、河北、天津5省市。
不过,此次产品召回并未减弱业内对金大洋违规销售的质疑。
公开信息显示,金大洋乳业位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王台镇,2017年9月30日获得固体蛋白饮料食品生产许可。金大洋乳业被媒体曝光后,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调查,金大洋涉嫌产品标签违规,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经营并召回售出的违规产品,对库存涉嫌违规产品予以查封进行抽样检测。下一步将根据调查和检测情况,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6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查处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通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封扣押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特能舒安”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等5款产品862罐及包装罐182771个。目前,已经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发布涉嫌虚假宣传的信息,停产整改并立即召回相关产品,对其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立案调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举一反三,针对企业名称中含有“生物”“医药”“科技”“保健”“高新技术”等字样的,获得饮料、糖果制品、代用茶、其他食品等生产许可的,产品易误导消费者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混淆的普通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督管理。
小店重利益,只想“赚得多”
标称“配方粉”却不属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宣称适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等人群却未取得特医食品资质,这些无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注册资质、无特医食品生产许可的“三无特配粉”,打政策擦边球,将目标瞄准了特殊婴幼儿群体。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29届北京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上,金大洋乳业以“青岛金大洋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有限公司”的身份亮相,梵和生物则以“山东梵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限公司”的身份亮相。在金大洋乳业“三无”配方粉被媒体曝光后,梵和生物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名称由“梵和特医营养”悄悄更改为“梵和特优营养”,官网上有关婴智宝系列配方粉的产品展示也已不见踪影。
据招商经理透露,“三无特配粉”的流通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母婴店,二是医院。医院需要缴纳一定的“进门费”,而母婴店则是哪个赚钱卖哪个。“进口特医食品拿货价高,零售价控制得也很严格,但某些品牌有医生推荐,家销量也比较大。国产配方粉虽然销量较小,但利润空间远高于进口特医食品。”
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附近的一家母婴超市,原装进口的特医食品和国产“三无特配粉”混在一起卖,一听净含量360克的婴智宝深度水解乳蛋白配方粉,零售价在350元左右,跟原装进口的特医食品差不多。记者注意到,摆放婴智宝系列配方粉的货架上,还残留着圣元优博旗下特医食品的价格标签,看上去像是刚更换了货源。
记者以母婴店主的身份,咨询梵和生物招商经理代理政策,得知婴智宝品牌实行区域独家代理,代理费3万元,要求有覆盖区域的流通渠道、婴童渠道及医药渠道,同时有一定的销量要求。“我们企业的产品与金大洋是同类产品,这种产品不像婴幼儿奶粉那样销售量特别大,最好不要同时代理。”这名招商经理言辞之间相当警惕,还要求记者提供店铺地址要当面拜访。
据行业人士透露,在下沉市场有很多品牌打着“特医食品”的旗号向不了解政策和情况的消费者出售产品,背后是特医食品这个正在崛起的细分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医食品的需求现在越来越多,但不是每一个消费者都了解情况,未来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更加需要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该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