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内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11日 星期

门槛过高难注册 企业打起擦边球
专家分析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三无特医食品”的出现,既与监管政策有关,也与该行业的超高毛利有关。

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元~640亿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自2017年以来,雅培旗下已有6款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产品在中国注册获批,特殊配方营养品也将成为雅培第4家独立运营的电商门店。而早在2018年6月,雀巢健康科学公司就与仁和药房达成合作,通过药房直接将旗下特医食品面向营养缺乏人群。而国内通过特医食品注册资质的仅有贝因美、圣元、恒瑞健康3家企业的5款产品。

不过,在“史上最严”监管体系下,企业要通过特医食品注册可谓“难上加难”,需要提交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以及表明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的材料以备审查。2016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至今,全国仅有20多个特医食品通过注册。

而以功能性“配方粉”这一模糊身份出现的固体饮料,其监管程度比婴幼儿配方奶粉要宽松很多。按照《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每个婴配粉生产企业最多只能注册3个系列9个配方,且配方间要有明显差别。但梵和科技官网显示,其“配方粉”产品共有5个系列。

特医奶粉是高端产品,利润空间较大,一些无法获得有机奶粉、羊奶粉供应链条的乳企瞄准这一领域。

“据我所知,某外资企业的一个系列特配粉,从研发到配方申请下来就要5000万元,国内一些企业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专业背景,只能打固体饮料的擦边球,产品配方也多是模仿国外品牌。”宋亮说。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