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身体健康衰退,子女又不在身边,容易出现抑郁,身心陷入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家人特别是子女应注意多回家陪伴,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不要急着让老人家“转移注意力”“想开一点”。
案例:大妈摔断腿后情绪低落
今年65岁的王大妈是个挺幸福的老太太,子女孝顺,生活富足。最近因走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腿部粉碎性骨折。原本爱笑的王大妈整天唉声叹气,坐在轮椅上不爱出门,饭吃得也少了,整晚失眠。儿子以为,把母亲推到平时她跳广场舞的地方,可能会让她开心一点。谁知道她说再也不想看到那些人跳舞了,情绪非常激动地哭着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对此,医生分析,王大妈目前处于抑郁状态,如果不警惕,这样的抑郁情绪持续过长的时间,就容易患上抑郁症。这个时候家人的陪伴很重要,应该给予王大妈足够关心和照顾,理解她的悲伤、难过甚至暴躁的情绪,让她充分释放情绪,而不是压抑或者急着让她转移注意力。因为即使暂时把情绪控制住了,但是今后负面生活事件可能还会影响她的生活,给她带来更多的痛苦。家人可以帮助她寻找生活中新的爱好和精神寄托,例如绘画、剪纸等不需要走动的爱好,帮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抑郁的常见表现
老年人抑郁的常见表现有哪些?主要有如下三种。
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全身乏力、性欲减退、便秘、躯体某部位的疼痛等。约有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还有少数人则表现为睡眠增多。
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患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他们甚至感到绝望、无助与无用感。
思维迟缓:患者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自觉“脑子较以前明显地不好使”,程度轻者可以进行言语交流,严重者无法交流。
退休后应“活到老学到老”
哪些原因容易导致老年抑郁症?
离退休后,意味着从长期紧张且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懈怠而无规律的离退休生活,极易使老年人产生自卑感和无价值感。
建议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利用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即可陶冶情操,更能减少孤独、空虚感。
另外,随着机体的逐渐老化,老人各种疾病会增多。尤其身体疾病导致行动不便时,消极感会更加严重,长此以往又会产生抑郁。
建议老年人注意身体健康,每天进行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定期去医院体检,参加社区健康普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家属要耐心倾听老人对自己心情和病情的叙述,使他们有安全感。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