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悦读·视角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6月17日 星期

杨沫与《青春之歌》

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影片《青春之歌》引起广泛关注,林道静由谢芳饰演。
杨沫

在诸多红色经典中,《青春之歌》无疑是最“青春”、最能代表“五四”精神的文本。《青春之歌》里投射了不少杨沫本人经历的影子,某种程度上被视为“自叙传”式的写作。

杨沫原名杨成业,1914年生于北京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1931年,因反抗母亲安排的包办婚姻,正在读中学的杨沫被断绝了供给。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当时正在北大国文系念书的张中行。在张中行眼里,杨沫“中等身材,不胖而偏于丰满,眼睛明亮有神。言谈举止都清爽,有理想,不世俗”。而在杨沫看来,张中行文雅谦逊,两人不久便开始热恋。母亲病故后,杨沫与张中行同居。两个人在北京过了一段清贫、琐碎的生活,但他们之间很快便产生分歧。1933年除夕夜,杨沫来到胞妹、著名演员白杨(原名杨成芳)的公寓,见到十几位从东北流亡来的爱国青年和共产党员,深深被他们的热情和带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吸引和震撼。这是她后来所说的人生中的“急转弯”。反观张中行,则愈发显得是个一心钻研古书、不追求政治进步的“老夫子”,这让杨沫难以忍受,也不再甘心在小家庭中当一个贤妻良母。终于在1936年,两人分道扬镳。

《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静的人生,在包括逃婚、第一次婚姻生活、除夕之夜“急转弯”、入党等几处重大节点上都复刻了杨沫自己的经历。有所不同的是,与杨沫不同,林道静的母亲是被地主强占的佃户的女儿,这让林道静身上天然带有更为彻底的阶级反抗基因。张中行也被视为是余永泽的原型,杨沫将余永泽这个传统知识分子刻画得褊狭、平庸而自私,让张中行在小说出版后遭受了不少压力和指点。不过公允来说,余永泽只是一个被矮化的文学形象,在当时中国前途不明朗的环境下,张中行不选择革命而倾心学术也并不为错。尤为难得的是,张中行确有中国传统文人的正直和风度,没有为此指责和辩解过,还坦然解释说“人家写的是小说,不是历史回忆录”。即便在“文革”中,也顶住压力,对杨沫持有积极的评价,让杨沫很感念。

至新中国成立,杨沫已从事多年革命工作,但因长年劳累过度,她饱受种种病痛折磨。1951年,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杨沫决心将盘旋在脑中已久的革命故事写下来。她很快拟定了提纲并开始动笔,小说最初取名为《千锤百炼》,后改为《烧不尽的野火》。利用工作间隙,1955年,这部35万字的书稿全部完成。

作品最后定名为《青春之歌》,1958年正式出版。甫一面世,《青春之歌》迅速成为畅销书,至次年已加印至130万册。1959年,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影片上映,在国内轰动一时,再度扩大了原著的影响。由谢芳饰演的女主角林道静端庄而坚定,她举起右拳宣誓入党的特写画面辨识度极高,可以说成为中国影史的经典镜头之一。晚综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