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山
父亲去年在废弃油壶里成功种植各类瓜果后,今年又在此基础上扩大了种植基地,去年仅仅种了十几壶,摆在房檐下也就小小的一排。今年扩大规模,只见小院里平房房檐的四周及院墙上全部摆满,远远望去,那绿的瓜秧多像是给墙壁镶上了一道碧色蕾丝。如果从高空俯视,那绿的瓜秧将四四方方的小院圈住,简直成了一方诗意的秘境,让飞鸟也忍不住飞下来一探究竟。
清晨的光线从东方斜射进来,向阳的一面瓜秧是翠绿色的,背阴的瓜秧则呈青绿色,仿佛是阳光没有最先照射它,它不开心的脸色瞬时拉黑了一般。而当阳光潮水般一寸寸地漫过,那些带着茸毛的小瓜便苏醒过来,还有那些白的、黄的小花,也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像孩子忽然醒来,睡眼惺忪的模样惹人怜爱。我晨起喜欢坐在院中,看到那情境,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葫芦娃还在藤上时的闹腾,仿佛那一个个滚圆的小瓜也闹腾着,尽管无风时,那秧那瓜几乎是静止无声的。
父亲种瓜自有一套,那些废弃的油壶是他四处搜罗而来,有大有小,剪开后在壶底扎几个窟窿做透气孔,培上土,将瓜苗移栽进去。种在油壶里的瓜有甜瓜、面瓜、青瓜、西瓜等,四月里开花,刚入五月秧上已经挂了不少的小青瓜,那瓜毛茸茸的,起初大小像葡萄,接着像杏子,没多久又有拳头般大小了。父亲对这些瓜果可谓呵护有加,施肥、浇水、杀虫都亲力亲为,肥料是自己沤的鸡粪,水是压井里压出的水,虫是自己捉,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纯粹的天然无公害。
父亲有一个小记事本,上面记载着每种瓜的生长状况,从育苗到结果,每篇都不长,三言两语而已,却尽显对它们的关切之情。当油壶里的瓜田结出了第一个果实,父亲欣喜若狂,不只记录在小记事本上,还拿手机拍了照片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后来又陆陆续续结了第二个、第三个……父亲也都记录拍照,后来果实越来越多,父亲索性不记录了,但他每日必观察这些瓜的生长状况,将藏在叶片底下的瓜轻轻拉到阳光下补钙,将阳光下的瓜小心翼翼地翻个,使阳光均匀照射,这样的瓜才更甜更营养。
第一个果实是一个甜瓜,是父亲心血的最初凝结,也是他辛苦的最初回报,父亲对其格外青睐,当它长到苹果大小时,逐渐褪去了青色的外皮,露出莹白来,漂亮极了。一日,我带五岁的儿子回去看望父亲,父亲牵着他顺着楼梯上到房顶,蹲在第一个甜瓜面前,对他说:“这是今年的第一个瓜,看谁有幸吃到它。”父亲话音未落,儿子就眼疾手快地将瓜摘下,得意扬扬地向父亲炫耀:“姥爷,我第一,我厉害吧!”父亲哭笑不得,那瓜最多只有六七分熟,阳光和岁月的精华还未凝成蜜贮在果肉里。儿子不是故意破坏,他误解了父亲的意思,以为父亲要跟他比赛,他自然要先下手为强了。
如今,是油壶里的瓜田丰收的季节,父亲种了一辈子庄稼,没有比植物的丰收更令他喜悦的了。父亲在“瓜田”里采摘,拍拍这个,摸摸那个,脸上一副幸福的神情,嘴里忍不住哼唱着《朝阳沟》里的经典唱段……
上周末,父亲把最好的瓜摘下,开着电动三轮车给我们送到城里,吃着父亲油壶里种出的瓜果,真是别具一番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