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6月14日上午,我市召开2019年学习宣传漯河好人工作交流会,发布2018年“漯河好人”品牌建设总体情况,并对荣获2018年“漯河好人”的道德模范进行表彰。(详见本报昨日03版)
好人是城市的“道德灯塔”,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文明指数”。因此,让好人队伍不断壮大,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最重要一点是让好人受尊重享礼遇有地位,让好人有好报。好人能否有好报,不仅关系到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着社会道德风尚。营造“好人好报”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好人文化”的形成,可以使“做好人”产生稳定的心理预期,不再担心“做好人”有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从而催生良性的道德循环,激发社会正能量,让更多潜在好人成为现实中的好人。
让“好人有好报”,最为关键的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化保障“好人好报”,给好人发放“制度礼包”,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反哺”机制,“让有德者有得”,才能让“好人好报”实现常态化。
好人也是普通人,现实中,不少好人生活的并不富裕,甚至拮据,国家和社会的帮扶,让“好人有好报”,这是对好人最有效也是最贴心的帮助和关心。实际上,近年来,“好人好报”的制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褒奖好人的良法善策。社会正在建立一种“好人好报”机制,好人文化之风愈发充盈。
通过政府的表彰、社会的认可、制度的呵护、物质的激励,用“制度礼包”培植“好人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尊敬、关爱、争当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好人扎堆的“森林效应”,好人队伍便能不断壮大。善有善报,有德者有得,才能激人向善。这绝非大道理,而是最朴素的真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好人所激荡的正能量,都是温暖人心、温润社会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