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1日 星期

洞悉危险因素 为心脑血管“降温”


徐阿姨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不久前,她在午饭后突然出现言语含糊、双眼向左侧凝视、口角歪斜、一侧肢体瘫痪等症状。家人见状立即拨打120将她送到医院急诊科。经检查,徐阿姨被诊断为脑卒中,溶栓治疗再加上后期诊治,徐阿姨现已出院回家休养。

夏季也应提防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表示,大多数人会认为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低发季节。实际上,由于夏季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人体的皮下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便于出汗及散热,此时会影响到人体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更加黏稠,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当气温过高时,血管也会过度扩张,此时动脉硬化斑块可能发生移位,脱落后堵塞血管,从而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除此之外,人处于高温状态下,特别是老年人容易造成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另外,人们喜欢在夏季喝冷饮、冲凉水澡,高温状态下突然遇冷会导致血管收缩,冠心病患者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衰患者则容易出现感染和复发。

四个方法可减少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心脑血管病患者该如何平稳度过夏季呢?专家建议,要了解相关危险因素,为心脑血管精准“降温”。

1.避免温差过大。温度剧烈变化会引起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血压变化幅度大,产生血液循环障碍。因此,若患者夏季长期待在空调房内,室温不应过低,最好保持在26℃左右。如需外出,应提前关闭空调,开窗通气,使室内外温差变小,给身体一个适应温度变化的缓冲期。

2.适当运动。平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样才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在夏季,老年患者应该改变晨练的习惯,不必起得太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外出时最好选择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衣服,尽量戴遮阳帽来防晒。

3.注意饮食。夏季多吃容易消化和高蛋白质的食物,同时也应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粗粮,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还应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平时出门的时候要带水。

4.定期做体检。多注意自己的心率、血压,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必要时咨询医生,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据《健康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