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副刊生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7月3日 星期

远去的石磨


□陈猛猛

“石头层层不见山,路途弯弯走不完,雷声隆隆无闪电,大雪纷纷不觉寒。”这则谜语的谜底是石磨。好多年前的乡村,石磨绝对是明星一样的存在,没有它,打下来的五谷就无法进一步加工成食物,它是庄稼人的命脉所在。

新中国成立前,一个村里常常是大户人家才拥有石磨,那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几家人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石磨,在岁月的流转中,大家轮流用石磨碾碎五谷杂粮。那些年月,石磨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显得格外重要。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村有许多盘石磨。每个乡村的清晨,一遍遍呼儿唤女的声音在宁静的村庄伴随着炊烟冉冉升起,无比亲切地飘过邻家的篱笆,街坊的墙头。那声音从不同的嘴里喊出来,就有了各不相同的味道。商讨的、爱怜的、催促的、急切的,最后全都淹没在石磨周而复始喋喋不休、吱吱呀呀声里。一圈接着一圈,一年连着一年,打磨出回味无穷的日子。在无数次的旋转轮回后,故乡的那些石磨渐渐在村庄中消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它们或隐居于墙角,或堆砌在荒野,生命的季节里再没有轮回,也失去了往日欢快的吟唱。有多少次回到故乡,我像寻觅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那样追寻石磨的踪迹,可是村里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它们究竟去了哪里,反正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不容易,我在村子里最偏僻的角落终于发现了有些斑驳、破损的石磨。它忽然出现在我眼前,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在它身上我又看见日月的轮回,感受到遥远年代四季和日夜的更迭,如同风中的流云、河里的泥沙与田地的庄稼苗一样生生不息。一股久违的故土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是母亲的声声呼唤,我不由得加快脚步,走近它身旁,确实是那盘石磨,无比熟悉的,现在却又非常陌生。时光之风吹着磨盘迎面而来,掠过记忆的闸门,让我在这个时间的拐点处与它重逢,多年的老朋友终于见了面。

“三角牯牛独脚舞,两轮石磨绕空飞。”耳旁好像又听到了石磨转动,那声音带给我的不仅有喜悦,也有无法忘却的回忆。小麦、玉米、大米、高粱、黄豆等粮食由磨眼送至磨心,在一转又一转的催生下,粮食由内至外均匀生发、回旋,最终变成纷纷扬扬落下的一圈圈哺育生命的“雪雨”,祖祖辈辈好多年都在这样的“雪雨”滋润下度过岁月。一盘石磨,如同老母亲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随着岁月的变迁和生产力不断提高,石磨逐渐被电磨取代。带电的磨粉机与碾米机,终结了世世代代用石磨磨面的历史。石磨,曾经和我们日常生活朝夕相伴,现在失去了昔日的荣耀与辉煌,成为记忆里泛黄的影像,记录着过去无法言说的苦辣酸甜。远去的石磨,碾过了数不清的春秋,锁住了很多人的乡愁。


上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