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本地视点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5日 星期

《弟子规》的德育方法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儒家蒙学的经典著作,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包括全面的德育目标、立体的德育内容和灵活的德育方法,具有德育的重要功能。探析《弟子规》的德育方法,研究《弟子规》的德育方法对当代青年思想教育的启示,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坚持灌输与言语疏导的统一

《弟子规》全文一共一千零八十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其语言形式独具特色。作为童蒙读物,《弟子规》独具韵律,使孩童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如“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其中“凊”“定”押去声韵。又如“朝气早,夜眠迟;老易知,惜此时。”,其中“迟”“时”押上声韵。韵脚的转换使文章具有传统诗歌的乐感美,便于朗读和背诵。语言亲切,简单自然,而又意味深长。

《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

当今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借鉴这种灌输与言语疏导相结合的德育方法。我们以往的德育方法仅注重一味灌输具体的思想理论,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的说服教育,而忽视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单一的灌输从根本上削弱了受教育者道德发展所必需的理智能力和自主意识,只能使被教育者口头上信服,达到虚假的德育目标,具有滞后性,而且不能适应当今德育的需求。

我们对灌输的理解必须做出转变,对灌输方式的运用也应该避免单一性和片面性。坚持灌输与言语疏导的统一,应以灌输客体为中心,在充分考虑灌输客体的认知规律的前提上,借鉴《弟子规》中通俗而不庸俗的言语疏导方式阐述道德理论,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循循善诱,又要做到以理服人,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客体,建立主体与客体平等的对话与情感沟通,使受教育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向互动。(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