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今年我市对市区400个老旧小区启动综合整治计划,助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为城市发展补短板、添动力,使发展更平衡更充分,让居民享受发展成果。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些老旧小区改造咋样了?改造中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破解的?改造后要如何管理并保持成效?记者到市区几个老旧小区进行了采访。(详见本报7月12日01版《老旧小区变变变 颜值提升有内涵》)
通过记者的采访我们得知,漯河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力度大、行动快,让小区环境变美、出行秩序变优、文明氛围变浓,居民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小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改造提升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便民惠民乐民的目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力有序地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保持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另一方面要注入文化元素,把小区的人文风情、好人好事、奋斗故事等充分展现出来,不仅要尽快“旧貌换新颜”,更要让居民在心灵上有归属感、自豪感。
我们常说:三分建,七分管。老旧小区提档升级不能“一改了之”,如果后期管理、维护跟不上,难免又会重蹈脏乱差的覆辙。说到底,就是要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比如,在引进物业公司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小区业委会体系,形成“业委+业管”共同管理小区的和谐架构。又如,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志愿者团队的作用,深化居民自治管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种模式,都应有一套制度作为前提,让小区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人能管。
有道是“群众利益无小事”,将老旧小区改造管理这件事做好,必须把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始终,多一些民生视角,多一点居民自治,这样才能实现“小区环境改变——居民素质跃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的良性循环,让每一个居民都充分享受到发展红利。